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油气勘探艰难挺进 中国仍需努力

2011-03-01 17:17:33   作者:见习记者 杨秋伟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海洋油气勘探成全球热点


  根据国际上浅海和深海的划分标准,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占60%,深水和超深水占30%。目前,全球的海上油气资源形成了一个“三湾两海两湖”的格局。中国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由淑敏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是目前海洋开发最主要的内容,预计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油气资源开发也将是海洋开发的重点。
  海底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将是未来世界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方向。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超过1亿吨储量)中,海洋油气田已占60%,其中一半位居(水深在500米以上的)深海。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全球深海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可能超过1000亿桶。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2009 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我国海域石油资源量为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立方米。目前,海洋油气资源已成海底资源开发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中国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深达7000米。这是很厚的海陆相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浅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温暖气候下进行的。由于断陷伴随褶皱,产生一系列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近些年,我国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中海油日前已正式启动了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战略。目前,我国已具备3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自主开发能力,但与国外相比,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仍然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海上油气资源是我国石油后备储量,我们应该动员大部分力量去开发海上油气资源。
  目前欧美国家是世界海洋装备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的领先者。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中低端的工程制造领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的制造和设计方面,仍居垄断地位。
从各国发展来看,许多国家海洋油气装备业的大发展,都是借助于政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新加坡、韩国凭借国家的支持和雄厚的维修、造船实力在海洋油气装备建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海洋油气装备属于较为高端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大,对整个船舶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都有带动作用。业内人士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海洋工程独立出来,成立主管部门和海洋油气装备行业方面的相关团体,统筹行业发展。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后劲不足


  海洋油气资源在海底矿产资源中勘探开发的规模最大,价值最高,但起步较晚。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中长期维持高位,使得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极具现实意义。
  中国目前共有16个海上油气田,其中产量位居前6名的海上油田,包括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在内,均在渤海。渤海是中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渤海油田与陆上大港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同属一个大油气区,是陆上油田的海底延伸。从1980年开始,中法、中日在渤海中部、西部和南部进行联合勘探开发,发现日产原油千吨、天然气60万立方米的高产井,展示了渤海石油开发的乐观前景。
  我国东海盆地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7个大型沉积盆地中面积最大、油气远景最好的沉积盆地。国外有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据国内外专家的估计,整个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储量约为5至6万亿立方米气当量,勘探开发潜力非常大。
  我国南海陆架新生代地层厚约2000-3000米,有的可达6000-7000米。第三纪沉积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从长远来看,南海深水石油储量潜力比东海、黄海要大,其石油潜力最大的地段是中国台湾与海南岛之间的大陆架一带。另外,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沉积厚度很大,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南海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中国油气勘探事业稳步发展。据预测,到2020年,海上石油产量将达到3700-4100万吨。
  然而,由于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从总体来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公民资源意识淡薄,油气资源开发使用不当,资源浪费,环境遭到破坏;海洋油气勘探效率低下;南海油气资源勘探进展十分缓慢,占中国领海面积3/4的南海地区,油气开发几乎空白;周边国家抢采油气,引发我国海域之争,仅争议海域面积就达到150余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域辖区的一半以上。南海西缘,特别是南缘的大陆架及相邻的上陆坡,已经被一些邻国,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抢占。


中国海洋油气勘探任重道远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水勘探起步以来,深海石油开发步伐日益加快,尤其是近年来在高油价的刺激、资源国有化浪潮的打压下,自恃资金技术雄厚的石油巨头成为“向深海进军”的主力军。其中,南美巴西沿岸的深水区、墨西哥湾以及西非几内亚湾已成为世界深海油气开发的三大热点区域,被称为深海油的“金三角”。这本身就反映了世界其它地区无油可采的严酷现实。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走向深海区,获取高精度的磁日变改正资料成为制约磁法勘探走向深海的关键技术问题。前不久,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勘探技术——远海区低功耗全向性磁日变观测系统在南海北部深海海域成功通过海上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在突破深海油气高精度勘探技术瓶颈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去年英国石油公司(BP)在美国墨西哥湾作业的“深水地平线”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发生井喷着火爆炸,造成海底原油泄漏,形成大面积严重污染,BP公司虽然尝试了多种手段,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此后,各国政府很可能会提高安全技术要求,由此开发成本也会相应提高,这就意味着深海石油的利润回报将大打折扣。这一事例带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和反思:我们必须提高深海油气开采技术水平,强化海洋油气开采安全。否则,深海钻探的真正成本可能比现在实际的付出还要多得多。从长远来看,全球海洋油气开发将走向何方,值得关注。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都产自上世纪中叶发现的油田。而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传统石油资源已进入“平台期”,产量增长乏力。“走向海洋”已成为石油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石油公司不惜以身试险。全球石油产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每天8500万桶左右,而一些人认为,未来几年也不会有大的增长。  
  在深海区,石油公司采取的作业模式是:由钻井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深水半潜式”钻探平台“漂浮”在海里,下连的输油管道由特殊的复合材料制成,一直深入到500-3000米的海底。然而,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海底压力到底有多大,巨大的压力是造成石油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喷涌的首要原因。而且,水深1500米处温度很低,石油被抽出海底时几近沸腾,温差时刻威胁着管道。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飓风、台风、地震、水流和其他海底活动的影响,不可预知的因素实在太多。  
  不过,即使花费巨大成本,深海油气资源也有枯竭的那一天。专家认为,深海石油的产量可能最早从2011年就将不再增长,达到峰值。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则认为,2020年,原油进口就可能占消费量70%至80%,中国急需寻找一个能源接替区。
  全球海洋石油特别是深海石油将会走向何方?这对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特别是刚刚在深海“试水”的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作为海洋油气勘探的基础,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的起步并不晚,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体系,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工程装备产业链。因此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要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国培育若干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区。海洋专家认为,中国需要努力提升海洋开发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充分奠定海洋装备业长期发展的根基。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专家们提出应支持核心配套的国产化研究,并在“应用”环节上着力突破,加快培育研发设计能力,抢占海洋油气产业制高点。
  第一,建立军民融合的海洋科技和装备开发体系。综合军民两方面的科研资源,尽快突破海洋开发所需要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
  第二,海洋装备业发展需依托创新型大集团。海洋装备业发展要紧密依托大装备制造集团,特别是依托创新型造船集团和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推动其真正成为具有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成为我国海洋开发装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引领世界海洋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
  第三,多行业协同解决产业瓶颈技术难题。海洋开发装备也要与相关制造业领域紧密协作,由相关行业产业链上的各大企业,国家科研机构和相关院校等建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共同解决一些共性关键性的产业瓶颈技术。
  第四,国内企业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参与国际竞争。海洋油气装备产业与很多装备业不同,国际化和集中度非常高,这对后起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设立了很高的门槛。对于中国海工界而言,要想扩大在国际市场上整体份额,协同合作是一条有前景的必由之路。
  向更深的领域推进,这是国际海洋油气发展的趋势。有专家表示,虽然目前中国海洋油气事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约10年差距,但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只需要5年左右时间,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以及装备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