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如何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农业发展应注意什么问题?”……在日前召开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暨滨州经济社会发展院士专家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单位的院士、专家齐聚滨州,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能源、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展开了研讨交流。
刘宝:黄三角该建什么样的城市?
国务院把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变暖,高温极端、突然变冷、冰雪灾害、飓风等极端气候出现频繁,所带来的是干旱、洪涝、冰雪、雹灾,甚至蝗灾,土壤沙化,以及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必须考虑自然灾害的应对。
从沉积学理论上来讲,三角洲的形成有两类:进积型三角洲和退积型三角洲,从黄河携沙量和河口海岸向海方向扩展的情况来看,黄河三角洲属于进积型三角洲,但是放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大尺度时间坐标来看,数年以至数十年以后情况如何需要研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要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注意发展低碳经济, 山东的化石能源煤和石油能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后20~30年化石能源在全国能源中仍占60%以上,应研究节约和洁净燃烧技术。需要打造新的低碳产业链,从资源型到低碳型,首先缩短能源、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引伸出来的产业链条,参与全球碳产业市场。
孙九林:加快黄三角信息化发展
发达国家过去60年的信息化努力,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企业、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方式和决策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引用,改造和重构了企业、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从而把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好处发挥至极大。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发展基础好,具有发展社会信息化的良好条件。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地区科学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
在工业领域,信息技术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将更加节约资源、提供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先进的产品。
在农业领域,信息革命在对传统农业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仅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广泛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用软件和农业机器人,更科学地种田。
严陆光:非水可再生资源利用前景广
21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发展已进入减小化石能源份额,增大可再生能源份额,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与此相应能源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煤的比重将由70%降至40%,石油保持20%,天然气将由3%增至10%,水电、核电将由7%增至15%,从而非水可再生商品能源最少将达15%以上,达到年提供10亿吨标煤以上的一次能源。从而,大规模发展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已提上日程,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约15%的一次能源缺口,约30%的发电能力缺口依靠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填补。虽然风能、生物质能与太阳能近年来得到了可喜的进展和日益增强的关注,但离2050年的大规模发展需求相距甚远,其增长速率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最大。大规模、稳定、快速的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风能利用以发电为主,风力发电是当今新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经济性较好,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应是近期发展的重点。太阳能是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太阳能发电应是未来提供大规模电力的主力,是大规模发展的主要方向。太阳能热发电是将太阳幅射能聚集起来加热工质,再由工质经锅炉、汽机与发电机发电,其原理与已有热发电相同。
雷霁霖:海水养殖要走工业化道路
当前,全球同处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为了应对严峻的挑战,海洋经济成为重要的关注点,各国都出台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新策略。“要把山东半岛建设成为蓝色经济区”的号召,为我们指出了促进海洋技术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方向。海水养殖的转型、提升时机来临。此刻,我认为应当抓住机遇作出战略决策。
我国水产养殖的现状:新理念、新科技吸收缓慢;模式不稳定、主产业不突出;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素质较差;工业化系统工程少,资源消耗代价大;扶持主产业、新产业的力度不大;缺乏宏观控管政策支持,低水平产业无序扩大;商业化订单式企业比例少,高级产业链尚未形成。
我的基本思路:耕海牧渔是实施科技兴海之本,工业化养殖是实现养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设定目标:走工业化发展之路,建新一轮的海水养殖产业,开展技术与经济交叉融合研究,依靠龙头企业,在特定的岸段或海面构建特种工业化养殖大产业(循环水工厂、网箱、循环水池塘三种形态的基本养殖模式)。
于振文:对黄三角地区粮食生产的建议
我的专业是作物栽培,主要研究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常到这一地区了解小麦生产情况,到第一线讲小麦生产技术,了解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我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谈几点建议。
建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林牧结合。除了粮食棉花作物以外,注意发展生物多样性,引进不同抗盐程度的多年生植物和饲料作物,增加土地覆盖度,建立农田林网;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质畜产品,为改良培肥土壤提供优质肥源;加强设施农业开发,实现农林牧生产的良性循环。
实行小麦-玉米秸杆两季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要进一步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粮食单产,必须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一是有机肥,二是秸杆还田。
建议黄河三角洲地区适度发展玉米生产,增添玉米秸杆还田机械,进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田土壤肥力,也起到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发展了畜牧业,就可以利用牲畜排泄物作物、作物秸杆等生产生物有机肥,增进秸杆还田培肥地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