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立足海洋 发展蓝色经济

2010-06-29 16:45:42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山东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宋军继

“蓝色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

    当前,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科学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这三大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美国制订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海洋行动计划》,奥巴马上台以后指出海洋是全球最后开辟的疆域,并在内阁设置了一个海洋咨询委员会;欧盟发布了《海洋政策绿皮书》;日本颁布了《海洋基本法》;韩国制订了《2020年海洋战略》……可以看出,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要舞台。过去的30年中,世界海洋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9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达到4.5万亿美元,海洋和涉海经济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80%左右。科学开发利用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性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热”正在到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陆域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目前,不到全国陆域国土面积30%的沿海地区,承载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全国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吸引了全国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了全国90%以上的出口产品。我国对海洋发展非常重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以及从广西到辽宁的“五小”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完成。
  去年4月份和10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到山东视察时提出,要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对于探索海陆统筹发展的新模式,拓展海陆发展的新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有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有四点不同:一是蓝色经济更加注重海陆统筹,把海域和陆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海域、海岸带、腹地开发建设,整合海陆各种要素资源,实施海陆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海陆资源统一配置、海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统一构建。二是蓝色经济更加注重通过海洋与陆地的结合,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布局,实施集中集约用海、集约用地,推行海陆生态环境的统一治理。三是蓝色经济更加注重科教兴海,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特别是海洋高端人才密集、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陆统筹。四是蓝色经济更加注重海陆空间科学布局,坚持统筹考虑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布局和海洋立体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海岸带布局上,加强岸、滩、湾、岛、海五大要素资源开发保护的分类指导,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提高单位用海面积综合效益,同时在外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向远海、深海进军,积极开发利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资源。


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


  在山东规划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山东半岛是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结合部,是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欧亚大陆桥头堡之一,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第二,海洋资源优势突出。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占全国的1/6,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基本相当。港口资源丰富,可建万吨级以上港址50多处。海洋生物、矿产、石油和天然气、海洋能、滨海旅游等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第三,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拥有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全国60%左右的海洋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这是山东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最大优势。第四,海洋产业基础较好。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6040亿元,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四个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位。第五,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截止200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达24个,深海泊位184个,是我国北方唯一拥有三个亿吨大港的省份,沿海港口吞吐量7.3亿吨,占全国的10.6%,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沿海地区的水利、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第六、对外开放优势明显。山东半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内共有高新区、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66家,其中国家级15家。2009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104.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0.7亿美元。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海陆统筹、由海及陆、梯次推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具体到海洋生物产业领域,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呈现出规模、效益和质量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目前,全省拥有海洋生物企业1870家,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10个,2008年,海洋生物产值达到1435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水种苗繁育连续多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主要的海洋药物及海洋生化品研发基地,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化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未来我省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有四点:一是坚持开发海洋生物技术与培育海洋生物产业相结合;二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把青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和产业中心,把烟台、威海、日照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科技与产业基地,带动海洋生物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四是初步规划到2020年,海洋生物产业产值达到相当规模,成为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未来我省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中,重点建设五个领域:一是海洋药物,主要开发一些抗肿瘤、抗感染、心脑血管病等海洋药物,加大新海洋糖类药物的规模开发力度;二是开发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以藻类、贝类、低脂鱼类为主进行海产品精深加工,建设海洋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三是海洋生物新材料,以海洋生物提取的壳聚糖、海藻多糖胶原蛋白为主,重点开发无毒、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生物材料、表面活性材料等功能材料,为医药、功能食品、功能材料、生物农药等行业以及基础生物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四是培育海洋生物酶,以海洋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特有酶为基础进行培育;五是海水养殖优质种苗,选育抗病、抗逆性强、品质好、生长快的新苗种,建立优质鱼虾资源库。


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2010年是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一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扎实做好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一是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好国家各部委来我省实地考察的准备工作,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做好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的有关工作,各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先行先试的具体方案。
  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和示范园区建设。(1)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工程。围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筛选一批基础好、规模大、效益高、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为蓝色经济的发展起好步、开好头;(2)示范园区培育工程。依托保税港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和集中集约用海区域,加快建设一批海洋高端产业园区、新能源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园区等示范园区。(3)海洋科技支撑引领工程。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大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成果公共转化平台和专项成果转化基地;(4)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围绕港口、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水利和信息七个领域,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按照“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的原则,今年重点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1)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港口、铁路、航空设施,建设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2)市场一体化。实施一卡通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共同市场建设;(3)环境治理一体化。统筹生态环境建设,推进陆域、海域、河域污染综合治理。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时出台《关于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探索创设蓝色经济投资基金,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发展融资平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鼓励和创新机制,研究争取国家专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蓝色经济区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