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 费云良
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被渤海和黄海环抱,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域面积15多万平方公里,与全省陆地面积大体相当;海洋科技力量集中,拥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全国60%左右的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科技人员达到1万多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海洋生物资源优势明显,海洋产业基础较好;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对外开放优势突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委、省政府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着眼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在全国率先做出了向海洋进军、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的“海上山东”战略,并将其提升为山东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2007年又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人民的努力,今日的山东已经初步成为我国海洋科技强省和海洋经济大省。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山东,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全国大局和国家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是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海陆统筹、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为一体,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集成创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蓝色经济发展道路,把山东半岛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建设蓝色经济区,归根到底要靠现代产业体系来支撑。目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初步确定了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的八大现代海洋产业,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发展海洋生物产业。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海洋生物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又被称为“蓝色高技术产业”,凭借海洋生态系统丰富的基因资源、天然产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制药、转基因食品、生物材料、生态修复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具备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潜力。二是山东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科技实力突出,引领了我国海水养殖的历次蓝色浪潮,使我国水产业完成了“海洋超过淡水,养殖超过捕捞”的两大历史性转变;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海洋糖库构建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海洋生物产业化水平领先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和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青岛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生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目前,为配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省海洋生物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已初步完成,发展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占全国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8年的37.6%提高到40%以上,继续巩固国家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的地位。
长期以来,很多中国人的海洋国土意识比较匮乏,只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却不知道我们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应从小学的教科书上把国土面积规范表述好,切实增强国民的蓝色国土意识。胡总书记两次来山东视察,在青岛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有维护我们国土安全的考虑,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国防意义。
海洋在补充陆地资源和空间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开发和利用海洋是减轻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各个国家都在面向海洋拓展新的空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认识海洋,科学开发海洋,海洋在我们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伟大进程中将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