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绿色低碳造就“海上新昌邑”

2010-03-30 16:20:42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这里,曾是寸草难生的盐碱滩;这里,曾经人烟稀少,村落稀疏;这里,曾被当地人称为昌邑的“北大荒”……然而,现在走进昌邑市北部沿海,一幅“海上新昌邑”的崭新画卷涌入眼帘:海天生物化工、海能离子膜烧碱等一个个高科技低碳企业接连拔地而起;星罗棋布耸立海边的一排排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高高举起绿色能源的大旗;林网、水网、路网越织越密……几年的光景,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该市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入手,实施了道路、桥涵、管网等配套工程,同时还建成“一心、两轴、三带、三片”的造绿布局和7.5万亩的湿地保护实验示范区,为发展区架起了天然的生态屏障。仅去年就投资2亿元,新修道路12条22.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23.8公里、排污管网22.1公里,使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为项目落地搭建了优良的平台。
    在‘三区’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昌邑功能叠加、优势明显,为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率先突破、有所作为,努力建成“三区”建设的先行区、核心区、示范区,该市做出了“发挥资源空间优势,把北部沿海作为支撑全市增量投入、实现跨越赶超的最大空间,以沿海经济的高端、高质、高效开发,带动全市“三区”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整体战略构想。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下营项目区、柳疃项目区和龙池项目区进行规划,紧紧把握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两个关键”,严把准入“门槛”,优先安排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进入,集约利用土地、矿产和淡水资源,减少配套成本,努力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
    经省政府批准,该市去年底恢复重建下营镇。今年将在该镇区完成渔港北路、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月牙湖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星级接待中心、渔港贸易区和特色商业区。以下营镇区、柳疃项目区和下营项目区北扩15平方公里区域为重点逐步配套完善,在土地、税收、招商等方面为进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年内将再投入10亿元以上,加快生产性和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经济新区,使整个北部沿海成为昌邑环境最好、成本最低、功能齐全的投资平台和创业“洼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到目前,昌邑北部沿海已落户企业50多家,总投资15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4个,过10亿元项目4个,有20多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另有投资20.6亿元的天利达光伏产业园、投资11.6亿元的博斯滕丁辛醇等15个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还有16个项目准备开工建设,凸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张新建 李生涛 翟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