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猪价如何才能走出畸高畸低的轮回怪圈?

2010-04-06 15:56:11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据农业部监测,3月份第4周生猪价格继续下降,全国活猪平均价格9.85元/公斤,比上周下降2.3%,猪肉平均价格16.98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9%。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12.6%和9.8%。当前,猪价已连续10多周持续下降,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生猪生产和消费为何出现畸高畸低的轮回怪圈?防止猪贱伤农、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平稳发展的有效措施何在?为解决这些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3月30日至4月1日,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组和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山东省种猪生产技术培训暨产业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200多名养猪专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济南,共商良策。


  周期性波动让猪肉又坐“过山车”


  “猪粮比价已连续6 周跌破6:1盈亏平衡点,自繁自育每头亏损60元以上,购仔猪育肥每头亏损200 元,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养殖场都处于亏损状态。”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洪本在会上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生猪市场基本保持3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当前生猪价格走低正是2007年猪价高企的价格释放,之前的高价位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增加,随后生猪价格开始震荡回落。另外,2010年春节期间,为稳定节日市场供应,去年的中央储备肉集中投放市场,短期市场投放量增加,对生猪价格波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据行业统计,2006年至2009年山东省生猪存栏分别为2609.48万头、3139.26万头、3794.92万头和4135.22万头;出栏量分别为5012.7万头、5796.89万头、6479.45万头、7059.56万头。生猪数量不断增加,存出栏量过大,消费滞后,造成肥猪积压导致价格波动。
  张洪本说,山东是生猪生产大省,当前生猪生产准入门槛不高,市场行情好时资金大量流入,养殖户一哄而上;而价格下跌时,影响养殖积极性,又一哄而下,很难做到均衡生产、均衡供应。


  养好母猪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当前猪价在低位徘徊,只有有效降低饲养成本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而养好母猪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副所长、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武英研究员在研讨会上说。
  武英建议养殖户在饲养母猪方面要做到精细化,不要嫌麻烦,采用分阶段饲养技术。母猪在怀孕前期可以吃粗吃饱,控制体况,以减少饲养成本;在怀孕后期,要喂精饲,少量多餐,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在哺乳期,要敞开供应量,提倡湿拌料、粥状料,喝温水。
  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武英介绍说,母猪非生产天数就是它没有怀孕和哺乳的时间。理想状态下,母猪的怀孕期114天,哺乳期28天,断奶后7天左右再配种,一个周期为149天,非生产天数为零。但由于管理不精细,母猪非生产天数大量存在,非生产天数越长,成本就越高。因为这些母猪在降低仔猪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要每天吃掉5斤左右的饲料,成本约5元。若延缓1个情期配种,非生产天数在20~23天或更多,这样一头母猪就会增加100多元的饲料成本。减少非生产天数是节本增效的技术关键,所以要做到给母猪适时配种和适时断奶,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生产潜能,实施精细化管理,力争赚到效益更要省出效益。


  适宜的才是最好的


  武英说,选择猪的品种不能一味贪贵求洋,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当前,市场需求变化正从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举型转变。如杜洛克、大白猪等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虽然具有生长快、瘦肉率高等优点,但是抗病力低,要求饲养条件高,肉品质和繁殖性能较差。鲁烟白猪、鲁莱黑猪和鲁农1号猪配套系等山东省培育的新猪种集中了中外猪种的优势基因,适合本地生长,达到100千克/165-170天,瘦肉率58~62%,繁育率高,产仔数13头以上,抗病力强,较外种猪节省5/6的药费,而且肉品质优良,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王立贤认为,从国外猪育种技术发展和猪的遗传改良来看,当前育种工作重点又重新回归到了纯种选育。纯种选育是基础与核心,过去我们过分重视杂交利用,不仅没有选育出高质量猪种,反而丢失了很多优秀的地方资源。目前,我国是公认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但不是第一养猪强国。历史上,我国曾经是第一养猪大国和第一养猪强国的双项冠军,中国猪种作为品牌猪肉的种质资源,自秦汉以来出口并领导国际优质猪肉潮流逾千年。20世纪,我国地方猪种先后经历了50年代开展的大规模杂交改良运动和80年代以来的大白等引入猪种为终端父本的瘦肉型经济杂交两次冲击,以至留下大量血缘不清的杂交种,同时导致一些地方良种的混杂甚至泯灭。
  王立贤说,我国地方猪种具有很多优异种质特性,特别是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最为突出,只是很多好的素材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因此,从当前及未来更长时间来看,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猪种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发掘一批有利用价值的新基因和优异育种材料将是我国猪育种工作的中心任务。


  稳定生猪生产要出“组合拳”


  张洪本指出,要稳定生猪生产、走出猪价畸高畸低的轮回怪圈,需要多措并举。当前,重点要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继续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标准化养殖、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政策,保护好农民利益。加强生猪信息预警预测和发布,建立区域间长期稳定的生猪产销合作机制,引导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拓宽生猪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
  从长远来看,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抓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形成稳定的制种供种体系,普及人工授精技术,强化地方猪种保护,开发特色猪肉产品。张洪本说,要大力推进生猪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养猪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广自然养猪法,发展低碳型养猪业,强化疫病防控,坚持关口前移,促进养猪业持续稳定发展。(通讯员 王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