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科教一体化办学”这篇文章做好
——访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院副院长、教授孟宪斌
随着各地2009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陆续公布,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院将迎来她的第二批学子。这所由济南大学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共建的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29日,她在山东高等教育历史上首创了“科教一体化”办学模式。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在学院成立仪式上曾指出:“济南大学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共同创建的医学与生命学院,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科教一体化办学的新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山东建设,提升我省的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日前,记者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心见到了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孟宪斌教授,倾听了他对“科教一体化”这一新型办学模式的独到阐述。
“培养自己的博士生一直是医学科学院的梦想”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有近三十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历史,近年来国家对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政策有所改变,科研单位不再承担学位教育,也就意味着医学科学院不再拥有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权利。”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为山东省政府直属的厅局级事业单位,是集医学科研、临床医疗、疾病控制、教育、科技支撑管理与服务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科研机构。现下设13个专业研究所(院),8所医院,在职职工2300余人。联合博士学位授予学科7个、硕士二级学位授予学科20个。
早在1979年开始,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就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国家恢复学位教育体制之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务院硕士学位教育授权单位。在全国省级医学类研究所中,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无论学科还是招生规模均名列前茅。
正当医学科学院举全院之力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时候,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体制的政策有所改变。政策规定今后学位教育主要由高等院校为主承担,医学科学院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初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但由于政策的改变,医学科学院将不会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虽然无法申请更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资质,但医学科学院绝对是有培养博士生的能力的。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与原山东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在肿瘤学、眼科学、内科学、免疫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说心里话,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培养博士生的梦想。
“科研、教育一体化办学的探索和实践”
“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院的成立,是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的一个尝试与探索,我们要把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创新这篇文章做好、做足、做到家。”
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加之新的教育形势,使得医学科学院在学位教育上变得较为被动,向下没有本科这一层次,研究生只能从别的地方考进来,这样在教育的传承上不如其他医学类院校;向上无法培养更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但我们的科研人员从心里希望能培养自己的博士生。因此积极发展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优势和大学相联合是我们一直的想法。
济南大学是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展,也在积极申报博士研究生培养点,但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有八届的硕士生毕业,才有资格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济南大学在这方面还不符合申博的条件。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4年,在那年的全省学位工作会议上医学院韩金祥院长和济南大学方面一拍即合,2004年底双方就联合申报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达成一致。
2008年5月19号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院正式成立,同年9月迎来了第一届共199位学生。指导思想就是让医学科学院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优势和济南大学综合院校教育平台培养优势充分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医学与生命学院有其普通性、也有特殊性。普通性表现在它与济南大学的其他二级学院一样,是学校的一个基本教学单位。特殊性表现在它是济南大学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科教一体化办学的产物,医学与生命学科作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广阔的前景,济南大学与医学科学院的合作适应了学科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我相信这一新型办学模式对以后的高等教育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必须要把教育、科研体制改革创新这篇文章做好、做足、做到家。
“科研和教学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并不冲突,现在的教学很平淡,要提高教学水平和层次就必须要有科研做支撑,特别是在医学领域,科研与教学是教学相长的关系。”
医学与生命学院的成立是深化高等教育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科教一体化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它开创了山东省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崭新模式,同时也实现了我们本、硕、博一体化的完整教育体系。
科教一体化办学,“科研”和“教学” 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对于二者关系,专家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我个人认为科研和教学并不冲突。现在有教学型的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就我们医学院而言,我希望它是教学科研型并举的学院。
高校搞科研不仅能得到技术领先的成果,更能培养锻炼出高级专业人才。同时,也只有经常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探索新知,更新自己的知识,建立新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学术水平,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任何学科都是随学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研是源,教学是流。优秀的科研成果会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基础课的教学我们也提倡进行科研工作。另外,当前科研成果更新速度很快,书本上陈旧的观点和内容也需要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对课本内容的修改与补充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活动,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教学科研的互动,会让成熟的学科知识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山东省医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和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对于我们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够发挥多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7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64人,先后有8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奖励。25位两院院士和39位外国专家担任顾问、客座教授。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高水平重点实验室、4个“泰山学者”岗位、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7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7个联合博士学位授予学科、20个硕士二级学位授予学科、3个本科专业、10个院重点学科、6个院特色专科。拥有国家“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和国家“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同时还是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承担5种国家级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1981年以来,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6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6项,省部级项目602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8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项283项。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学院将依托合作办学新型模式,发挥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所拥有的这些雄厚科研技术及人才优势,引导带动大批具有高科研水平的研究型人才向教学方向渗透,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是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长远来看,学院以后还会落实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在讲产学研对我们来讲还很遥远。毕竟学院刚成立不久,正式运转也只有一年时间。为了科教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我们正在规划新上一些专业,今年就就增加了一个药学系,以后还会陆续开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等专业。医学科学院已经在章丘购置1000亩土地,其中有650亩用于医学与生命学院建设,下一步还准备做一个产学研开发基地。
以学院当前新增学科和博士立项建设为契机,我们力争通过二到三年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使我院能够迅速形成一支科研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始终要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并不断把学科优势从科研领域转化到教学领域,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形成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生动局面。
“就业率是检验学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大学生就业是高校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就业率也是检验一门学科质量的标准之一。高校学科建设要与时代接轨,同时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转变。”
虽然离学院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起码还要三年的时间,但学生就业已经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来抓了,我认为就业率高低是检验学校和老师、检验一个学科优劣与否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就业率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比如,考虑到学生高考填报志愿存在的盲目性,我们现在进行大类招生,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基础理论学习,到二年级学生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作为管理人员来讲,要把学校培养学生和社会需求相关联,再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教育:想继续读研究生的我们给予指导和培训,想尽早就业的也尽可能的提供就业机会和信息。
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很大,学生就业观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科生大都愿意留在大城市,很少有想去基层医疗机构的,国家的医疗体系逐渐在向基层延伸,像乡镇医院、社区医院,这类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实际情况是基层人员配备匮乏,城市又愈加饱和,我们的学生需要放下架子,做好退一步的思想准备。
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但会极大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决定了大学本身生存的状况。科教一体化办学,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是我们注意力的核心,是高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毫无疑问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