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陈子江:我最希望看见病人笑

2016-05-13 17:32:48   作者:郭春雨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人物简介:
    陈子江,女,1959年10月出生,湖南浏阳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山东医学院妇产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1989年获山东医学院妇产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部部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为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我国妇科内分泌专业领军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现任多个重要国际学术组织核心成员,享有较高国际声誉。
    创建了我国生殖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创人类宫腔配子移植术(GIU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超声微创治疗术等,先后诞生世界首例GIUT试管婴儿和中国首例IVM试管婴儿等,其领导团队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达55%,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病防治紧密结合,自主开发应用了覆盖100多种遗传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诞生国内首例遗传性耳聋、肝豆状核变性等基因携带者的健康子代,每年帮助1000多个具有遗传病史的家庭拥有健康孩子,为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PCOS遗传病因学研究破解了世界难题。深入研究PCOS等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现并确定了疾病相关的多个新基因,为疾病早期防治提供了新靶标。
陈子江教授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3项、“863”计划1项、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陈子江:我最希望看见病人笑
    “获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一个人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个奖更应该归功于我的团队。”
    白大褂,高挑的身材,白皙而清瘦的脸庞,一双眼睛如宝石闪闪发亮——见到陈子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而她刚刚处理完上午的工作。她太忙了,作为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部部长、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子江说:“我最引以为荣的身份是医生和老师。”
    细雨连绵,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里依然人潮涌动。从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而来的患者们,怀着对健康和生育的希望前来就诊。在这里,每年诊治全国生殖障碍患者40多万人次,实施辅助生殖助孕1万多人次,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率高达55%左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广受关注。
    这一切始于90年代初。1992年,首例宫腔配子移植婴儿用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了一项全新的医学技术的成功——宫腔配子移植技术。在导师苏应宽教授的指导下,陈子江对传统经典的“试管婴儿”程序进行了大胆、科学的改革试验后的新成果,作为一种不孕症治疗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年被国家科委、卫生部评为全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被编入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和卫生部规划教材,紧接着在199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这是我国生殖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同时也给很多身心备受折磨的家庭带来了生育的希望。在生殖学领域初战告捷后,陈子江和她的同事们又向新的科技高峰攀登,19945月山东省首例“试管婴儿”又在山东省立医院诞生。随后,课题组又相继完成了“第二代试管婴儿”的攻关项目,填补了华东地区及山东省的生殖医学领域空白。1997225日,由其主持开展的“经阴道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又结硕果,我国“首例经阴配子婴儿”两姐妹又在省立医院诞生。这项新型辅助生育技术,妊娠率高达30.2%,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不孕治疗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填补了我国生殖医学领域的又一项空白。此外,首创“多囊卵巢综合症超声微创治疗术”,较常规治疗手段疗效好且并发症少,在数十家省部级医院推广效果良好。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确定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1个新易感位点,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此项研究为科学家深入解析PCO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最直接的线索,也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早期防治以及为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美国著名妇产科专家、院士Strauss 教授称其为PCOS遗传学研究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
    “我最希望看见病人笑。虽然很多时候看到痛苦的脸比看到微笑的脸要多得多。”每当患者通过治疗怀上了健康的孩子,患者脸上的笑容就由衷的“传染”到陈子江脸上,“我孩子看见了,就会打趣我说,你自己生孩子都没这么高兴。”
    正因为希望让更多的患者“笑”,陈子江长期致力于疑难性不孕症的诊治工作,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病防治紧密结合,自主开发应用了覆盖100多种遗传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诞生国内首例遗传性耳聋、肝豆状核变性等基因携带者的健康子代,每年帮助1000多个具有遗传病史的家庭拥有健康孩子。
    “医生这个职业能够不断的净化心灵。”救死扶伤的职业总能够与奉献连在一起。对患者的无助、痛苦、渴盼看得越多,陈子江对自己职业的理解越深刻:“敬畏。从医的时间越长,对患者的痛苦就更加感同身受,就越敬畏这个职业,我从内心热爱做医生,被需要是一种快乐。”曾经在美联航的航班上,一个70多岁的黑人老太太急性腹泻失禁,在没有任何医疗仪器查明的情况下,冒着是急性传染病的风险,陈子江对这名患者进行急救,八九个小时的航程里,陈子江抱着她泻了20多次,弄得一身都是秽污,直到飞机落地,查明这名患者食物中毒被送往医院。
    “为患者服务是我们的天职。有患者,我们第一时间之内想的是怎样救人,而不是首先保全自己。我相信不仅是我,每一个医生面临这种情况都会这样选择。”
    对于现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的伤医事件,陈子江认为这只是个别情况,医生也会生病,也会成为患者,医患之间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她呼吁更多的有志者从医、献身医学,“医学永远是在积累下发展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做不了太多的事,但只要每个人都在一点点的做,医学科学就会向前发展”。
(记者  郭春雨)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