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南开大学EMBA,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蔡东同志长期致力于重型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多项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商用车行业的空白。在我国商用车领域首次推出了汽车电子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换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盘式制动器和膜片离合器,这四项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EGR国Ⅲ发动机的开发和应用,打破了国外对该类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垄断;主持研发的稀燃和氧化型后处理天然气发动机和重型驱动桥,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水平;主持开发了我国第二代军用越野车,主要包括4×4、6×6、8×8、10×10、12×10和12×12军用越野车,目前已成为我军军用越野车的主战车型,满足了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
蔡东同志带领科技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省市科技攻关项目6项;主持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1项,重组以来累计申报专利2014项,获得授权专利1734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先后9次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银奖。2010年,中国重汽集团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蔡东同志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科技创新队伍的指挥者,以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为己任,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带领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创新,产品从过去的2个系列80个品种,发展成为拥有HOWO、HOKA、斯太尔王、豪运等十二个系列2000多品种的全系列商用车产品。企业年销售规模最高达到19.5万辆,营业收入达到830亿元。近五年,累计上缴税额82.49 亿元。连续七年保持国内重型汽车出口量第一,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国家重型汽车出口基地”。重型汽车产品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让中国重汽驰骋国内外大市场
——蔡东谈企业创新发展
2012年度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了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
2010年,济南市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之一“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中国重汽集团。目前,重汽集团获授权专利已达2218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是我国重卡行业获专利最多的企业。近五年来,中国重汽累计上缴税额达82.49 亿元——2012年,济南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380.82亿元。
作为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一直战斗在重型汽车技术的研发一线,带领科技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省市科技攻关项目6项;主持和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41项。自重汽重组以来,累计申报专利2014项,获得授权专利1734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先后9次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银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这些,蔡东并没做多少介绍。这位一向低调、沉稳的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展现出的还是其工科学术背景下的理性和严谨,在回应记者提问的同时,重点介绍了中国重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
谈工作:“将生命奉献给重汽,是自己选择的责任”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蔡东在中国重汽的同仁对他的敬重,不仅在于他的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卓越的企业管理能力,更源于其积极奋发的工作状态,而这又出于其极度的责任心。
“我本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工作几乎就是我的全部生活。”蔡东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时说,作为中国重汽的总经理,他不仅负责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还几乎要参与每一个生产线的具体的技术设计,并全程参与从市场调研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蔡东:在中国重卡领域里,密切关注市场、对产品做很深入很细致研究的老总,除了蔡东,估计找不出第二人。身为中国重汽集团的总经理,他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查看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亲自到市场上去和用户、经销商以及改装厂进行沟通,获取真实信息以便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已经成为蔡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蔡东认为,中国重汽的产品之所以能够领跑市场,技术和质量是重要因素,但产品的适销对路才是最重要的原因,这背后,则是自己和整个团队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蔡东自己也提到,在自己任职集团总经理之初,就深深地感到,今后的工作,不会比以前轻松,只能更加沉重:“可能是本性使然,我只能这样工作,这是我的选择,我要对集团的发展负责。”
谈管理:“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向西方学习,以后也许有更好的中国式现代管理理念”
在谈及备受关注的中国重汽集团和德国曼公司的合作时,蔡东没有太多介绍技术方面的具体问题。
据媒体报道,让德国曼选择中国企业合作的理由是,中国重汽在伊朗这样的第三世界市场,已经将沃尔沃一年上万辆的销量,一下拉低到了一千辆左右。德国曼坚信,在应对新兴市场需求时,像中国重汽这样的企业或许更有竞争力。
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和曼公司的合作,得到了曼D08、D20和D26全系列发动机技术,得到了车桥、分动器和驾驶室等总成技术,得到了世界最先进的重型卡车之一的TGA整车技术,还有曼公司在卡车服务和技术提升方面的支持等——甚至,可以说,不仅是中国重汽集团,中国重卡行业都得到了再次全面技术升级的机会。
同时赢取的还有市场。新推出的应用曼技术的一代新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一直居行业首位。
但是,蔡东对于双方合作的认识更进一步:“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向西方学习,这不仅是在技术方面,更多的是在管理上。目前,日本向西方学习多年,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日本式企业管理。也许,我们向西方学习,通过中西文化的交融,将来也会形成中国式现代管理理念。”
谈发展:“产品才是企业的生命所系,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
在采访中,蔡东多次强调,产品是公司的生命,公司的竞争优势,要通过切入市场需求的产品来体现:“我们通常所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其实,这里面还有着这样的一个逻辑:产品才是企业的生命所系,而质量只是产品的生命。当然,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品质。”
这段话,似乎揭示了中国重汽集团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终极秘密。
对于我国乃至全球重卡行业来说,几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参与其中的企业都体验到了竞争的残酷——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新兴市场,都有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存在。
正是对于市场的洞察,蔡东才一再强调,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市场的变化,来规划集团的整体发展路线,特别是技术路线。
据蔡东介绍,目前中国重汽正在着力研发并积极向市场推出天然气重卡。日前,作为国内最成熟的天然气重卡制造企业,已经与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进行了天然气产品技术对接,并就新产品公告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其中,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将投入4亿人民币的专项资金用于油田系统的重卡天然气改造,今后油田系统所购进的重卡也全是天然气车辆。
谈行业:“天然气重卡将成为我国重卡行业的发展趋势”
据市场调研显示,使用天然气重卡可大大降低运输成本,1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柴油价格的一半,并且比燃油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环保效果,同时还可延长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周期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目前,重汽WT615系列天然气发动机产品已经覆盖了从230马力到340马力不同的功率段,可用燃料为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并能够充分满足中、重型载重车以及各类型客车的装机需求。
在中国重汽行业的发展上,中国重汽集团已经先行一步。
当然,这首先是建立在中国重汽集团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之上。目前,中国重汽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型汽车过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等科技创新平台,并全面引进了曼技术平台,并先后调整改造和新建了20多条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整车及关键总成生产线。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CNG和LNG燃气发动机汽车是国内功率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清洁能源大功率发动机汽车。
蔡东表示,今后,中国重汽集团将全力推进曼技术平台建设,继续深入实施自主创新,坚持把新能源产品和再制造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以技术创新引领重卡行业发展。(记者 郭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