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于海霞:了不起的芋头合作社“女掌门”

2011-05-17 17:17:29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层协会组织作用的日益明显,胶南市努力探索人口计生工作同农、林、果、蔬等协会组织超前融入、互利共赢的新型计生服务管理模式。在胶南市黄山经济区徐村,就有这样一位敢于创新、敢开先河的村计生主任,她就是徐村芋头合作社“掌门人”于海霞。
    于海霞2000年嫁到徐村,两年后通过公开竞聘当上村计生主任。几年来,她凭着敢为人先的劲头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把村里的计生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连续多年没有违法生育现象。她以自己真诚的服务温暖育龄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带领育龄群众家庭走上致富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被大伙誉为“芋头”主任。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她为“第七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并光荣当选为青岛市人大代表。
徐村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村,500多户人家,已婚育龄妇女321人。以前,村里缺少致富项目,许多育龄妇女家庭生活不宽裕,日子过得很紧巴。当上徐村“媳妇”的于海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忙里偷闲时她走东家串西家,摸底子查实情,为大伙寻求创富出路。她了解到,徐村早年有种植芋头的传统,得益于独特的区位和肥沃的土质,徐村芋头口感好。芋头能不能“重整河山”成为徐村的特色农产品,继而变为育龄群众的“摇钱树”?于海霞对此大动了一番脑筋。这之后的几年间,她深入育龄群众家庭,以及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种子、化肥、农膜,配合外聘的专家协助群众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很快芋头种植便在徐村形成了规模。为解决卖难问题,于海霞向村“两委”提出成立“芋头生产经营合作社”的建议,将芋头种植户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同闯市场,这一举措立即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在她的宣传带动下,全村90%的育龄家属加入了芋头合作社。她的三个“金点子”把芋头这一特色产业推向了颠峰,即:注册“徐村芋头”商标,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及名优产品评比会等活动,实行“合同种植”。如今,“徐村芋头”已形成品牌效应,产品远销海内外,出口到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全村年实现芋头销售收入900多万元,育龄群众户均纯收入两万多元。
    当上村计生主任不久,年仅25岁的她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当时,家里还经营着一个食品超市,一个绿洲农资超市,丈夫一人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她对计生工作一点也不熟悉,需要一点一滴从头学起。2007年6月,于海霞60多岁的婆婆突然得了急性冠心病住院动了手术,她成天奔波于医院和计生办之间。老人出院后,她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闹钟,起早贪黑,洗衣做饭,伺候老人。为了不耽误婆婆吃饭,她总是提前做好饭菜,端到床头。期间,她还要管理家中的两个超市,时常感到腰酸腿痛,却从不叫一声苦,说一句累,没有因为婆婆有病而耽误工作。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和群众腰包渐渐鼓起,不少人产生了再生育的想法,于海霞在捕捉到这一苗头性问题时,她开始探索如何把村计生协会同“芋头合作社”进行有效对接,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于海霞凭借当初自己是村计生主任、计生协会秘书长的优势,为全村搭起了芋头集约化生产和销售的平台。在进行芋头种植培训时,她召集加入芋头合作社的育龄群众参加学习培训十几次,适时宣传计生法律法规、生殖保健知识等,全村育龄群众参训率达到100%。
  在于海霞的带领下,徐村人走上了少生快富路,该村自她上任以来,从未出现过违法生育现象,全村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率、合法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落实率全部达到100%,连年被区工委、管委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计生协会典型村。(记者 崔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