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贵,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
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从国家层面,如何理解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启动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发展海洋经济战略在今后5到10年中会给我国带来哪些改变?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各国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赐贵说,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世界各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随着陆域资源的紧张和能源的日益短缺,世界的触角不断向海洋延伸,海洋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我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上有广泛的利益和权利。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海洋是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瓶颈的重要保障。海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每年围填海面积已达120至150平方公里,在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海洋已经成为我国食物资源的战略性基地。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海水日淡化能力已达24万吨,年冷却用海水量已达500亿立方米,海水利用技术已成为缓解沿海工业和大生活用水压力的主要途径。海洋日益成为我国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海洋是维持外向型经济格局和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载体。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贸易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海运量的提升,对外贸易运输量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而我国海区属于半封闭海,与外部大洋相连主要通过大隅海峡、宫古水道和马六甲海峡3条海上战略通道。因此,海洋是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前沿,对维护我国在周边及世界重要海峡的通航利益至关重要。
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8万亿元,占到GDP近一成;海洋经济已经高度渗透国民经济体系,涉及20个门类;主要海洋产业在世界举足轻重,海盐产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2010年海洋油气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跨入海洋油气生产大国的行列;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除此之外,2010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口已达3350万,这意味着沿海地区每10个人中有一个是涉海就业人员。我国经济已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看,这种经济形态将长期保持,并不断深化。
正是由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以及启动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专门以“发展海洋经济”为题,部署海洋工作,提出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刘赐贵说,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对国家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预计今后5至10年,海洋经济重点将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经济安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海洋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大大缓解陆域资源的短缺,发展海洋经济有助于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目前,我国陆域资源正在走向日益枯竭的边缘,已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已达到44个。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强度却远不及陆地,海洋经济大有作为。围填海对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保障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用海。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国肉类和禽蛋类总产量的1/4,已经成为我国食物资源供给的保障基地。近20年来,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50%以上来自海洋,为全国石油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海水淡化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未来我国淡化海水产量将大幅增长,特别是在海岛地区,将完全满足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另外,我国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海洋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约在6.3亿千瓦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较为密集地提出要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涉海产业,内容涉及海洋油气业、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预示着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目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逐年增大,年均增速在20%以上。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产业。从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出发,它的长足发展,将带动我国钢铁、机械、有色、造船、石化、轻纺、高档建材等多个工业体系部门的发展,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或形成产业技术储备、形成一批国家海洋权益保障能力的关键性、战略性海洋产业需求;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海洋领域的技术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张,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实力等连锁反应;并有效缓解国民经济建设短缺的资源瓶颈,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未来海洋等。
因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能和深海资源开发、海洋新材料、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大对地方政策扶持和具体指导
刘赐贵说,国家海洋局作为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十二五”期间,一定要切实履行好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不辱使命;为切实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的任务,保障和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我们将以“摸清家底、提升能力、加强调控、强化服务”为核心,加快促进海洋经济的战略转型,更好地服务于海洋经济的发展。重点开展好首次全国海洋经济普查、积极推进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海洋经济统计分析和研究等5个方面的工作。
为促进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贯彻实施,国家海洋局立足国务院赋予的“三定”职责,着重在海域使用和海岛开发方面提供指导和扶持。具体包括:一是在全国围填海年度计划中,适当考虑增加浙江省建设用围填海年度计划指标,并依据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的涉海工程和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等项目,优先安排围填海计划指标;二是在海域使用审批上,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审批程序,积极支持浙江省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书按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手续试点工作,探索用海项目审批新模式;三是在海域资源市场化方面,国家海洋局将进一步推进浙江省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为探索建立浙江省海域使用二级市场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四是在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逐步完善海岛保护法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审批程序和监管工作,为浙江省加强海岛资源的分类管理与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海岛提供法律与政策依据。此外,国家海洋局还将在经济监测与评估、规划监督实施、海洋产业指导、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对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谈及最近日本地震海啸事件对我国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的启示时,刘赐贵说,从此次日本海啸中可以看出,日本虽已建立灾害风险评估制度,但未能充分考虑特大灾害将造成的影响。发生大规模海啸,包括核电站在内的沿海大型工程面临致命威胁。我们会充分考虑沿海核电安全的海洋要素。在具体沿海核电项目选址阶段,海洋部门提前介入,严格海域使用论证。完善专门的海洋特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制度。(据《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