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顺 195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药物、生化制品的研究开发,在生物医用材料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方面有近30年的研究积淀。曾先后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863重点项目,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和企业合作项目18项;实现技术转让12项,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10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曾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贡献突出人才及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国正在形成甲壳素的研究热。甲壳素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发现,1823年由欧吉尔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甲壳素又称壳聚糖,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植物的茎叶之中。通常情况下,大约70%脱乙酰度的甲壳素即可称为壳聚糖。
海蟹壳,就是提取甲壳素的重要对象之一。据了解,甲壳素作为一种海洋生物医用新材料,不但在实验室获得成功,而且正日益实现产业化。那么,甲壳素作为医用材料的研发过程是怎样的,它的独特优势以及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就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万顺。
作为生物医用新材料甲壳素优势显著
记者:作为我国较早提出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概念的专家之一,目前,您已从海蟹壳中提取甲壳素成功研发了壳聚糖止血粉、止血海绵、壳聚糖基止血愈创非织布三项海洋生物医用新产品,并推向市场,进行临床应用,现又在研发内脏创伤止血愈创的高端技术新产品。请您详细谈谈该产品的研发历史和过程?
刘万顺:甲壳素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一种碱性多糖,也是一种功能性多糖,学术界把它称为“人类的第六生命要素”。其组成成分主要是氨基葡萄糖,是我们人体、动物机体中存在的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等功能多糖的组成成分,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课题组就着重开展了甲壳素、壳聚糖方面的研究。它的应用领域很广,涉及到生物医药、生物医用材料、日用化工、功能食品、农业等众多领域。甲壳素具有止血、抑菌、愈创、镇痛、减少疤痕形成等功能,是研究开发生物医用材料的优质原料。
20多年来,在国家“863”计划及地方政府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就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实施了产学研结合。根据临床需求,重点在壳聚糖止血材料、眼科用材料、血管用材料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
记者:在研发过程中,您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与传统医用产品相比,您所研制的壳聚糖系列产品有什么特点?
刘万顺:我之所以研发这些项目,一是兴趣,二是责任。您说的难忘的经历,很难用一句话表达,我觉得最多的还是工作中的困难,想的是怎样去克服去解决。
与传统的医药产品相比,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壳聚糖系列产品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是快速止血作用,壳聚糖分子带有正电荷,能与红细胞表面的阴离子通过电荷作用促进红细胞凝聚,同时,活化血小板,激活凝血酶,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目的;第二是加速创面愈合,细胞学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壳聚糖降解的小分子具有促进正常组织细胞生长的作用;第三是镇痛作用,这也是我们在临床试验中得到的结果。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类产品能与创面引起疼痛的多肽、蛋白质等进行化学作用。壳聚糖还具有减少疤痕形成、抑菌等作用。
总之,壳聚糖作为一种功能性糖,用于发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高端新兴产业,对于满足人类健康需求,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记者:请结合我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谈谈该产品研发的价值和意义?
刘万顺:以甲壳素作为海洋生物医用止血材料的开发,其研究价值和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基于产品的功能特性,在创伤止血急救方面,可适用于军队战地创伤的自备急救止血,公安、武警、消防、登山、旅游等创伤急救止血。作为日常家庭备用药品,受到创伤后,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自救和互救,起到救护生命的作用。
我国每年的外科手术量超过1000万例,手术中的快速止血是临床上首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肝脏等多血管实质性脏器的止血是临床手术中的难题。该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有利于手术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止渗漏等措施,并能促进创面的修复愈合,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蓝色海洋新兴产业甲壳素前景广阔
记者:该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市场前景以及产业化进展情况如何?
刘万顺:我国有13亿人口,医疗保健服务人口基数大,是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需求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创伤和疑难病症的增加,目前,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以每年高达30%的速度增长。生物医用材料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易于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该生物医用材料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记者:作为一种新兴海洋医药产业,它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有哪些?关于如何促进我省海洋医药产业的发展,您个人有什么建议?
刘万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起步较晚,多数企业是民间资本建立的中小型企业,真正成熟的大企业还很少,生物医用材料的资本市场运作尚不发达。近年来,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我国的生物医用材料近10年呈现高增长势态,连续5年以15%的速度增长,近年更呈现20%的高增长,远高于国外5~8%的增长速度。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信再经过5-10年的发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将会成为一个自主创新性强,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高端产业,并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关于促进我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首先,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服务好人才,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充分提高和发挥他们的能力和作用。其次,做好技术成果与产业化的对接,由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加以落实和监督,并由专家负责技术把关。再次,结合实际,重点扶持,制定好战略发展规划,求真务实,促进整体高水平的发展。
记者:关于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研究,您今后有什么新的打算?
刘万顺:立足青岛,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建立集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医用级原料生产、终端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用制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