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化学工业是绿色的——记济南艾孚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冯维春
提到化学工业,惯性思维就是异味、污染……但在济南艾孚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冯维春看来,化工与污染挂钩已成为过去,绿色化学应是化学工业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尤其在2005年通过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实践完成了绿色化学项目“水性涂料中间体”后,冯维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目标和公司的发展方向。
医药中间体研发填补国内空白
据介绍,1991年,冯维春毕业于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理学硕士。2001年,为适应国家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向,冯维春带队创办了济南艾孚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成立初期,冯维春根据市场调查掌握的大量资料,认为医药中间体是一种附加值比较高的精细化学品种,应该开发这一领域的系列产品。于是,冯维春主动与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朋友,了解各类医药中间体的使用情况,掌握其来源、市场价格、用量。在经过大量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冯维春提出了研制“D—二轻苯甘氨酸邓钠盐”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当时国内没有这种产品,项目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但产品市场广阔附加值也比较高。”冯维春与公司的技术委员会反复商讨,最后确定了这一科研课题。“认准的事情就大胆干,再难也不怕。”冯维春和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努力,该课题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即完成了小试研究工作,在成熟的中试基础上,冯维春带领公司员工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了产业化生产。
“‘D—二轻苯甘氨酸邓钠盐’是公司建成后的第一个产品,我们从中尝到了科研的甜头。”冯维春介绍,因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多家单位竞相订货,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以后的三年时间,冯维春作为课题负责人,又相继开发了“甲基硫基噻二唑”等医药中间体产品。
科技明星计划开启绿色化学研究
“吃着碗里的,看着盆里的。”冯维春创新不止,力主加强技术储备。经过调查分析,冯维春认为,绿色化学应是化学工业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凭借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冯维春立即从企业筹集研究经费100余万元,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引进多名高层次科研人员,开展了水性涂料中间体的研发工作。
2005年,冯维春承担了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100吨/年二羟甲基丙酸中试》项目,据冯维春介绍,二羟甲基丙酸(简称DMPA)是一种多用途的有机原料。在水性聚氨酯制造中既是扩链剂,又能使聚氨酯获得自乳化性能,还用于制备聚氨酯水乳液型皮革涂饰剂,是传统的水乳性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的升级换代产品。冯维春和课题组的同志经过查阅国内外技术资料和广泛的市场调研,本着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方针,确定了DMPA的水相合成路线,即以丙醛、甲醛为原料,在自制复合型催化剂作用下缩合反应生成中间产物二羟甲基丙醛;加入自制的氧化催化剂,用双氧水氧化二羟甲基丙醛经浓缩制得二羟甲基丙酸粗品。合成工艺全部在水相中进行,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提高了反应效率。“粗品精制工段传统工艺大都采用大量乙醇热溶解重结晶,乙醇损失量较大,造成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冯维春介绍,本项目的精制工艺经反复实验,确定了吸附树脂除杂质、水重结晶工艺得产品,解决了产品质量差以及溶剂消耗大等问题。该项目工艺技术先进、收率高,产品质量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达到进口产品标准。
2006年,济南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00吨/年的水性涂料生产装置,当年实现产量50吨,销售收入200万元,净利润38万元。由于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截止2009年底,该项目产品累计实现产量1550吨,销售收入5050万元,净利润949万元,经济效益可观。“通过该科技明星计划项目的实施,企业在绿色化学领域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引进和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才,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水相合成反应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储备丰富。”冯维春列数着科技明星计划带给自己以及企业的种种好处。
《100吨/年二羟甲基丙酸中试》项目的实施,使冯维春同志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是化学工业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也是公司赖以生存的法宝。为了巩固企业在水相合成领域的地位,占领国际和国内市场,在以后的几年内,冯维春带领公司相继开展了二羟甲基丁酸、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等产品的创新工艺研究工作。其中“80吨/年甲基巯基四唑合成新工艺中试”、“新戊二醇生产新工艺研究与开发”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巯基-1,3,4-噻二唑合成新工艺”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是由于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项目奠定的基础,公司在水相合成领域发现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冯维春高兴地说。
一个项目建起科研班底
冯维春介绍,公司成立初期,生产规模较小,人员配备不合理,为了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100吨/年二羟甲基丙酸中试》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的长足发展,冯维春跑北京、去上海,全力宣传公司文化和发展前景,当年为公司引进了3名硕士,6名本科生,还有3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
在冯维春的带领下,企业原有技术人员和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全力以赴,共同攻关,圆满完成《100吨/年二羟甲基丙酸中试》以及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科研项目的开发任务。对人才的作用有了切身体会后,冯维春越发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派送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在职培训和深造,自2005年以来,冯维春先后从国内外高校招收了12名硕士、3名博士研究生,充实了科研创新力量,提升了科技攻关能力。通过科技明星计划的实施和一系列后续工作的开展,企业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到2009年底,企业已建立了3个创新团队,分别是由7人组成的水性涂料中间体创新团队和由8人组成的医药中间体创新团队以及12人组成的产业化示范创新团队。另外,冯维春还先后聘任客座教授、兼职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
“这些资深学者和年轻的后起之秀,已成为企业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坚力量。”这是冯维春更高兴的事,“很多成果和奇迹将从他们手里产生。”冯维春畅想着,因为他们都共同坚守着“创新”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