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星计划救活了一个研究室——记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王晓
在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王晓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不仅因为他获得过一连串的科技奖励,更因为他凭借一个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项目,救活了一个半死不活的研究室。王晓“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的称号实至名归,它对王晓以及他所挽救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天然产物研究室都意义非凡。
曾经处境尴尬的研究室
采访当天,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天然产物研究室正在热火朝天地装修,“新的办公室,新的仪器设备,一切都是新的。”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王晓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据了解,2006年下半年之前,天然产物研究室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自1998年创建,由于缺少经费的支持,研究室的科研一度陷入低迷,很多人因看不到希望离开了,而王晓一直坚持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真理,只要坚持终有收获的一天。”
那段时间,王晓天天泡在研究室里,由于课题组只有小型科研项目的支持,科研经费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头号难题。2006年上半年,天然产物研究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账面上只剩下1000余元的科研经费,“一千多块钱基本上就什么也干不了了,科研活动到了不得不停的地步。”被逼无奈,王晓也只得面对着何去何从的抉择。“那段时间天天茶不思饭不想,跟掉了魂一样。”王晓一直坚守着,他留存着最后一丝希望。2006年下半年,转机果然来了,济南市科技局的支持如雪中送炭般来了,王晓主持的“中药标准样品制备的关键性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2006年第二批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的支持,6万元的研究经费帮助研究室度过了难关。“一种起死回生的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由此,王晓带领课题组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王晓暗下了“支持之恩,当以成果相报”的决心。
13个国家标准样品出炉
在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实施过程中,王晓带领科研团队构建了一套纯天然、高回收、低消耗的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形成多类植物有效成分共性分离纯化的技术平台。以明星计划项目为基础,王晓协同团队成员成功研制了13个国家标准样品,顺利组建国内首家天然产物国家标准样品参比实验室和山东省中药化学对照品/标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晓个人也当选为国家标准样品委员会天然产物工作组专家委员。研究室科研团队的中药标准化研究工作获得张伯礼院士的高度评价。
如今,王晓已是国家天然产物标准样品参比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中药化学对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标准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济南市青年科技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项1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收录13篇。
明星之后群星璀璨
借助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人员离散缺兵少将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天然产物研究室又重新聚合起了一批人才,团队从最困难时期的3人,发展到如今拥有博士8人,硕士4人,硕士研究生15人的研究集体。王晓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借助所建立的研究平台,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同时指导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济南大学等院校本科生毕业实习30余人次。
随着研究技术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团队具备了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以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基金项目为契机,之后,天然产物研究室科研团队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标准专项、山东省中药现代化专项等国家、省市各级项目,科研工作正式打开局面,步入正轨。研究团队在中药现代化方向的研究工作逐步获得省市科技部门的认可,继而成功申报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泰山学者岗位,在中药资源研究方向上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编制;同时开展了核桃、玫瑰、章丘大葱等济南特色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等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济南市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王晓的带动下,测试中心的科研工作蓬勃发展,由先前的小型研究项目发展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计划支撑项目等大的科研项目,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水平获得了大的提升。
王晓深感青年科技明星计划扶持作用明显,如今,他开始积极引导测试中心的博士们申报济南市科技明星基金,“现在每年都有团队成员获得青年科技明星项目支持,他们正逐步上路,科研积极性和自信心极强。”看着一个个后起之秀逐步成长,王晓欣喜的同时更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我能带出更多的人才,更希望更多的人才通过青年科技明星计划成长起来,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