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默于道塑魂取势 锐以新守正出奇

2010-05-25 16:44:12   作者:记者 周传虎 通讯员 郝建港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杨树仁董事长

【阅读提示】
    20世纪90年代,在山东寿光北部的一片盐碱地上,杨树仁带着15位同事冒着丢失铁饭碗的风险,承包了一个闲置车间。现在,当年那个只有30万元启动资金的车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占地3800亩,员工1200余人,固定资产达7个多亿的现代化企业,而且创立了一个在溴系-磷系阻燃剂、阻燃材料、绿色盐业中间体等领域享有国际盛誉的知名品牌,这就是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如今,身为公司董事长的杨树仁仍在时时以长远的战略目光和审慎的战略抉择筹划着公司的每一步发展,比如绿色盐业、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都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面……


盐滩上一只奇葩


    寿光市紧邻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56公里,地下卤水资源丰富,原盐产量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1/10,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化工产业集群。默锐就崛起于莱州湾畔的这片盐滩。
      杨树仁回忆,1993年,自己还是一名工艺技术员,就参与了寿光卫东盐场化工厂的二溴醛项目改造,但由于经营不善和技术问题,不久该项目几百万元的资产下马闲置。1996年,经过慎重考虑,他带领15位同事承包了二溴醛闲置车间,寿光卫东盐场精细化工厂(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的前身)由此诞生。
    创业初期,杨树仁和他的同事经历了一段十分艰难的磨砺。由于工艺不成熟,生产过程中经常因反应釜爆瓷停车检修,有一次,他们带着设备赶到淄博化工设备厂时已经深夜,他们饭也没有吃,站在紧闭的工厂门口一直等到第二天上班;1997年,送往湖南长沙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的的氢溴酸由于变色被退了回来,来回路费花了一万四千多,这对于刚刚创业的卫东盐场精细化工厂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1997年,浙江温岭的一个客户订了价值10多万元的货,双方谈好货到付款,但是到达那里把货卸完时,对方却只付了一半货款,为了讨回剩余货款,杨树仁让同事先返回,自己留在那里等了49天,其中3天绝食表示抗议。
    二溴醛产品收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公司。为了提高质量扩大生产,杨树仁和同事们刻苦攻关,最终将二溴醛含纯量从84%提高到了94%,10个百分点的突破让该产品获得了客户的好评。而杨树仁关于将反应釜斜口改为直口这一创新性的举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反应釜的损坏率,而且由此诞生了一项国家标准——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杨树仁开始得到各地厂家和业内专家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形成公司信誉,杨树仁还与客户签订了“卖身契”,对客户承诺凡是在产品试用过程中造成的一切损失皆有公司承担。这一决定更是让二溴醛产品迅速打开了市场,此后,每年给原厂缴纳承包费之后开始有了赢利。“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卫东盐场精细化工厂就是靠着二溴醛这个传统的产品度过了自己最为困难的时期。”
    随着市场的拓展,卫东盐场精细化工厂经济效益日渐好转。1999年,杨树仁牵头对卫东盐场精细化工厂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先后更名为寿光宏远化学有限公司、寿光富瑞德化学有限公司,2005年1月定名为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公司二厂投资开建后,四溴双酚A的投产奠定了今天默锐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地位,金属钠和电厂的成功运作则使默锐在绿色盐业这一战略框架下站稳了脚跟。
    今天,默锐已经成为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品牌,公司现有阻燃剂、中间体、油水化学品、基础原料四个产品线和五个生产基地,生产的溴丙烷质量和产量稳居国际第一,四溴双酚A、溴氯丙烷、溴苯乙烷、溴丁烷等产品质量和产量都稳居国内第一,是国内最大的阻燃剂中间体生产基地,并在潍坊、上海、广州、香港、美国设有分、子公司,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现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山东省科技攻关等各级项目多个,荣国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寿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在潍坊科技学院建立的山东省卤水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正道同盟  集成共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寿光市北部一批卤水精细化工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了海洋化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扰,一方面企业之间无序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卤水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等因素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主打产品仍然停留在原料型和中间型产品阶段,产品急待一个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如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集中度,实现资源优势向高端产业优势的转变成为沿海卤水化工行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2009年4月至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浪潮在省内沿海各市此起彼伏。寿光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带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的枢纽位置,海洋化工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杨树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开始思考如何由企业之间无序竞争转向行业结盟,实现海洋精细化工行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2010年3月28日,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发起,联合青岛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新华医药集团、东营春兴盐化有限公司、山东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高校、院所、企业共同组建的“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寿光成立,联盟以高端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为目标,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围绕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创新合作组织,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突破卤水精细化工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拉长卤水利用产业链,培育卤水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为山东卤水精细化工产业带高端化、精益型、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联盟的成立主要是迎接国际竞争,目前我们所有联盟企业的产量加起来还占不到全球20%的份额,而我们的成本却是国外同行的好几倍。”杨树仁介绍,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在五个领域进行技术和系统集成创新:开发新型卤代与卤化单元技术,形成较完整的卤系中间体产业链;开发新型高端卤系与磷系阻燃剂及阻燃材料,满足汽车、电子、建筑等应用领域材料的需求;大胆探索区域工业水银行模式,打造卤系水处理剂产业链;开发具有广泛用途的高附加值含镁功能材料,改变目前卤水中大量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局面,打造镁系功能材料产业链;开发卤水资源高效综合分离技术,真正实现“工厂化制盐”和“绿色盐业”,同时,为盐湖卤水和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产业示范。“随着卤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保压力不断增大,企业间无序竞争日趋加剧。在卤水化工已从原来简单的卤水制盐发展到溴素加工、镁元素综合利用等精细化水平的背景下,如何将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这是成立联盟的最初考虑。”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杨树仁就开始思考卤水化工行业发展的问题。潍坊北部尤其是寿光沿海地区对全国盐业价格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在国家、山东省宏观调控背景下,潍坊市政府于2007年8月颁布了《制盐工业结构调制实施意见》。是年7月29日,山东默锐盐盟有限公司成立。默锐盐盟是一家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形式的大型盐业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海盐订单生产集约销售企业,盐盟对于过去价格体系和市场供给链条脆弱、盐企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多小散乱的盐业市场探索一种长期稳固的供求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中盐协会秘书长宋占京认为“默锐盐盟的成立是对中国盐业经营模式的重大突破”,并在全国盐业高峰论坛上组织全国盐企前来学习推广“默锐模式”。
      延续默锐盐盟成立时“盐碱共赢联盟,行业和谐使者”的思路,自从2009年下半年,各行业纷纷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后,杨树仁再次站到了行业前沿。在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杨树仁提出“不要为了五年的发展而丢掉了50年的资源”,并将“正道同盟,集成共赢”作为联盟的价值观。


默锐的修炼与创新


    今天,人们看到的往往是默锐在行业内的骄人业绩,而杨树仁和他的企业成功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
    创业伊始,厂里没有像样的办公家具,杨树仁从家里把自己结婚时买的沙发搬到办公室,白天接待客户,加班晚了一盖大衣就在办公室进入梦乡;员工被杨树仁的精神感动,纷纷从自己家里往厂里拿东西,周围的人都把这个精细化工厂戏称为朝巴(寿光方言,意为傻瓜)化工厂,传言谁跟着杨树仁干谁就是傻子;由于资金紧张,客户来到以后,杨树仁就买一些菜请大家到家里做饭吃;2000年是公司改制以后独立运作的第一年,整个公司上半年利润只有420元,“420”这个数字让杨树仁终生难忘;2003年,公司一名员工承诺完不成任务就自愿剃光头,结果由于当年非典等因素影响,到了年底该员工没能完成任务,为了维持公司制度,杨树仁含着眼泪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为该员工剃了光头……
    与很多中小企业不同,在十几年的磨砺中,默锐还十分注重“软实力”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默者,遵法蓄势,在于积累,在于修炼;锐者,守正出奇,在于创新,在于勇敢”,“让我们一起用专业成就尊严”是公司的使命,“至诚无息,厚德载物”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公司还建立了默锐军校,对新进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每年9月,组织一次企业文化艺术节,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每年5月1日,把所有对公司有贡献的员工的母亲请到现场举办“默锐母亲节”,对员工家属进行慰问,使企业文化在公司真正落地生根。2001年的一次例会上,有的员工抵触开会,不愿意参加,杨树仁当场摔碎了杯子:“宁可一个车间炸了,也不能让你挑战企业文化”——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最终到文化管人,是杨树仁追求的企业管理路径。
    2010年1月,成立十周年之际,默锐建成了“默锐双十年展览馆”,展馆门口是杨树仁思考的一副对联:“默于道塑魂取势,锐以新守正出奇”,也许这正是默锐多年来发展历程的缩写。
    在《口述默锐》一书的序言中,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刘红松认为,默锐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管理之道,这就是“一个崇高的梦想”、“一种很强的学习力”、“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一支团结过硬的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一种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企业精神”。
    “为什么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年龄不到3岁?就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也不过38岁?我们说,一个企业如果持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能够维持几年,如果上了一个好项目也可能维持几年,但是如果想持久做下去,应该怎么办?我们缺乏战略超越!”从企业和行业的战略角度来思考问题似乎是杨树仁一贯的思维方式,“从唯一到第一,从速度到卓越,从扎根到品牌”是未来十年默锐的发展路径,5年内上市是默锐新的目标,而“科技凸显,联盟率先,持续发展”则是今天默锐的一个新的战略重点。默锐正在朝着“成为卤源衍生方案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