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人物 > 正文

书法融音乐 韵律谱华章——记“中国书法音乐作曲系统”创建人张金栋

2009-11-24 17:04:41   作者:记者 赵厚田 实习记者 王俊利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成果演示

      张金栋 1961年入伍,196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空军组歌》,创作有长篇小说《敌工英雄》、《海天银箭》,电视剧《叱咤风云的人》、《蓝天军旅情》、《他在苍穹跃升》、《桃花胜开在停机坪》等。1987年因创作成绩突出,被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记三等功。1988年转业到山东省柳子剧团当编剧,1992年,参予创建了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担任副社长并主持工作多年,先后策划、组织出版了数百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其中近二十种在全国和省级获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山东省书刻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现顾问,在书法绘画方面,能双手挥毫创作,2002年10月,他创作的“十二生肖”象形大篆书法作品和山水国画《凌宵图》,在首届全国新闻出版书画大奖赛中双双获优秀奖。

    张金栋,多才多艺,是个怪才。
    张金栋,敢为天下先,勇于走自己的路。
    这是张金栋留给我们的印象。他还自我作始、独辟蹊径地研究了中国书法音乐理论,并且付诸于实践,创作了一批中国书法音乐的乐曲。在“书法音乐”前面,他已经写下了《中国书法音乐基本原理》、《中国书法音乐作曲学》、《中国书法音乐曲式学》、《中国书法音乐治疗学》、《中国书法音乐形体运动学》、《中国书法音乐和声学》等著作。这是一个“书法音乐”的系统论,仅看这些分类,就可见张金栋在“书法音乐”研究方面走了多远。1999年,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首盘中国书法音乐专辑CD《大中华金曲》,当时即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100个重点选题之一,出版后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兴趣和群众的喜爱。更妙的是他将乐谱和健身联系起来,创作成《中国书法乐谱歌》和《中国书法乐谱健身操》。在学习乐谱的同进行健身运动,在健身运动中学习乐谱、练习书法、练习歌唱。学会《中国书法乐谱歌》,千万诗词皆会唱;学会《中国书法乐谱健身操》,随时练书健身精神好。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以操笔练书法,无笔练舞蹈。《中国书法乐谱歌》和《中国书法乐谱健身操》又歌又舞,好学、好懂、好用、好记。中国书法乐谱和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使用和艺术价值。


自主创新  艺术升华


    书法音乐学是一门新的综合学科。它的手段与目的即是从书法中引出音乐,从音乐中品味书法,给人们一种书法与音乐,翻转回流的双向的艺术欣赏。
    中国书法乐谱,上承中国远古乐理,下接现存随唐以来各类乐谱,经历了近20年的摸索和实验过程。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以张金栋为首的课题组,从破解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彩陶刻划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入手,延及甲骨文、金文、隶、楷正草各体,经多年研究,发现汉字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一个点画皆为音符,按中国书法创作规律进行再创作,就可以创作出各种符合音乐规律优美动听的乐曲。不但能表达词义,而且组成的旋律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特色。提出了一整套书法音乐作曲系统理论和方法。
    张金栋经多年研究考证发现:唐代的减字谱和半字谱是由汉字的基本笔划组成的,她是中国音乐由文字谱走向符号化的一个半文字半符号的阶段。在这个发现基础上,张金栋运用汉字结构学、书法创作学、八度旋宫、中国律学等理论从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唐以前中国音乐发展沿革:(1)中国和世界乐谱史。(2)中国和世界作曲史。(3)中国书法史。
    创新在于依托科技,张金栋有着28年的空军军旅生涯和十余年的音像出版工作,在高科技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同时掌握声、电转化成芯片的原理和途径;掌握利用芯片开发外延产品的原理和途径。在艺术实践方面,张金栋说,中国书法音乐作曲系统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翻译式的音响游戏,它是一个建立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科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新的中国独特的、经过反复实践证明了的、它国文化不可取代的系统。张金栋从幼年跟本村张荫楠老先生学习双手写字算起,至今已经近五十个年头,几十年来,他当过战士、演出队长、指导员、新闻记者、专业作家、音像出版社领导等职务,不管工作多忙,他始终没有放弃书法、没有放弃绘画、没有放弃研究中国书法音乐。他楷习柳公权,继学颜真卿、赵孟、连宋徽宗的瘦金书也临的神似,最后,参以魏碑意味,形成自己的风格;行书学王羲之的《福佑寺碑》、《兰亭序》;隶书涉汉简、《礼器碑》、《乙瑛碑》、《侯朝小子碑》等;在古文字起源以及甲骨文、金文方面,为探索书法和音乐的关系,他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提出了人类之始和汉字在篆书之前没有左手性和右手性之说,篆书中锋用笔,双手左右开弓皆宜,并通左右手临摩《散氏盘》、《毛公鼎》,反复研究比较,从行笔上断定《散氏盘》系左手所书。在绘画方面,他从素描、速写入手,山水、人物,动物皆有亮点。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能运用MIDI作曲、配器、制作音乐。


书法音韵    魅力无穷

    中国书法乐谱的出现,有关专家高度重视,山东书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军旅书法家潘汝山大校说:张金栋课题组把汉字与音乐比较研究,确定汉字就是音乐是一大发现,是一个创举。它易学、易记。会唱必然会背。“必背古诗词唱着背”是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的好方法。必将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汉字音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书法音乐开创了开发中国书法、音乐文化遗产的新领域。数千年来,中国书法、音乐都是作为各自的范畴独立存在,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虽然有许多的论述,但并没有人提出一种办法、或者说一条红线,从理论和实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张金栋的研究成果把它们有机地、科学地、系统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既有理论、又可以操作、实践、开发的新学科。
    书法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作曲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既继承发扬传统遗产又和现代音乐理论及实践相吻合新的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新时代运用新方法开创出中国民族音乐的新体系;二是和声问题,多少年来,世界音乐史均说中国音乐无和声,现在可以说,中国音乐不但有和声,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和声;三是中国音乐和西洋音乐理论谁更科学完美的问题,现在可以说,西方音乐大师们提到的问题,早在几千年中国的音乐先哲就已完美地解决了。今天,张金栋创立的中国书法音乐作曲系统较好地恢复了这份宝贵财富。
     音乐专家说:“书法音乐”的曲子很有特色,其中一大特点是,它不遵从一般音乐创作所贯见的“动机”乐汇,它似乎没有“主导动机”或称“固定乐思”,但整个听来又比较和谐。或许这正是“书法音乐”的魅力所在吧!没有“主导动机”作贯穿、作变奏,却又自成一体,它从另一角度启示人们、音乐的统一和谐,在乐汇安排方面,也不只有一个法,仅此一点,即令音乐人刮目相看,继而思之——通往音乐桃源的路径有几多?
    从张金栋一张CD盘里,用现代电声乐器奏出的旋律中,让我们品味到一缕原始纯真,没有雕饰的质朴美。曲子似乎无始无终,一切显出自然本色,有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种舒卷任之,行止由之的意境。


独辟蹊径  乐观其成


    多年来,一直关注张金栋课题组的“中国书法音乐作曲系统”发展的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于学剑十年前他就以“自我作始,独辟蹊径”为题写专文大声欢呼“中国书法音乐”的问世,张金栋开拓的中国书法音乐这一领域,一起步,就起势非凡。于学剑当时就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中国书法音乐的常识普及工作是重要一项。”
    好在张金栋的努力,已经引起有关专家的注目,航天部35所音乐治疗仪器专家赵裕民、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东风教授等专家认为,张金栋的研究成果已经奠定了“中国书法音乐学”和“中国书法音乐工艺学”两门新兴边缘学科的基础,并且他们愿意在技术开发方面承担此项学科的开发。
    我省音像电子出版家宗贤俊、张戈等认为,中国书法乐谱的价值,在于她的广泛的使用性。他透露:张金栋课题组已将《诗词曲赋歌唱教程》、《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唱着背》、《高中生必背古诗词唱着背》、《三字经.千字文唱着背》、《中医药必背歌诀唱着背》等前期文案工作已经完成,将陆续制作出版。张金栋对书法音乐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若把书法音乐识字软件、书法音乐识字电子玩具、书法音乐作曲软件、书法音乐作曲机、书法音乐电子琴、书法音乐艺术壁画、书法音乐艺术建筑等项目一一开发起来,将行成一个规模、效益均可观的朝阳产业。

亲身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