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两会科技观

2017-03-10 10:28:12   来源:综合新华社、《经济日报》等   点击:
0

    王乃静委员:建议山东纳入国家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
    “山东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中央、国务院也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省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主席王乃静提出建议,希望能支持山东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王乃静表示,山东创新环境优、投入力度大、创新成果多,具备了开展改革试验的一定基础。2016年,山东全省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427.2亿元,这个占我省生产总值的2.33%,高于全国平均0.17个百分点。我省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有166家,国家级的实验室有53家,都是居全国第一位。
    王乃静在提案中表示,建议国家同意将山东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范围,并在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创新、人才扶持支撑、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他表示,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支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支持在海洋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新型研发组织和产业组织创新及校企地协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探索。
    在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探索建立市场认定的人才机制方面,王乃静建议,进一步畅通外国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建立健全国际通行、开放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推进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政策与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有效衔接;对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随行家属、聘雇的外籍家政服务人员来鲁提供签证居留和通关便利措施。
    王乃静表示,建议有关部门支持探索鼓励创新创业的普惠税制,研究个人对符合特定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创业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支持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支持开展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鼓励设立以服务科技创新为主的民营银行,开展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山东设立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

    袁亚湘委员:科技团体发展亟须政策“松绑”
    学术团体在学术交流、成果评价、人才举荐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指出,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和规定不利于科技学术团体,特别是基础科学方面的学术团体开展学术交流,他呼吁应该为科技学术团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袁亚湘认为,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科技学术团体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袁亚湘建议,首先要对基础学科方面的全国性学会得到的中国科协经费支持、收取的会员会费、组织学术活动收取的会议注册费、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基金的募捐等收入提供简易可行的操作办法办理免税。其次要对基础学科方面的全国性学会的国际化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鼓励学会接收外籍会员,出台相应指导性文件。第三,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技组织将总部设在中国。鼓励我国科技团体为主导成立新的国际科技组织,为这些组织的发展和开展活动提供优惠政策和经费支持。
  
    刘长庚委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实现创新发展,亟需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说,我国虽然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但总体上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不高,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
    问题出在哪?刘长庚认为,我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存在研发投入规模不大、支出结构不优、创新激励不强、成果信息不对称、体制机制不顺等五大突出问题。
    刘长庚强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要实现投入合理、激励充分、信息对称、机制顺畅,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无缝对接,形成科技与经济高度融合的创新新格局。
    这种创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科技投入、激励政策、产学研用一体化等多方面的完善。在科技投入方面,刘长庚建议,政府研发投入实现“两个30%”,即政府资金占全部研发投入的比重提高到30%左右,地方政府资金占全部政府研发资金的比重至少在30%左右。同时,发挥各类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功能,发掘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潜力,拓宽成果转化资金市场化渠道。
    “研发支出结构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刘长庚建议,高校研发经费执行占比提高到15%—2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费占比分别提高到15%、20%左右,进一步提高普遍性经费资助比例。科研、中试熟化、批量生产各环节投入比加快优化为1:5:100左右,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朱志远代表:让科技创新为中国发展“添翼”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认为,报告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振奋人心,必将为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升级提速添翼。
    对于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朱志远认为,首先要激发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潜能是一个强国的使命。对任何一位从事科学、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强国的使命是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他提出,创新的整个过程需要改变传统的思路。“创新思维怎么来?一个重要来源是学校培养人才。同时,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如何用创新思维来指导工作,也非常重要。”
    朱志远代表说,对于科技创新,仅靠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远远不够,企业要善于运用别人的头脑,用别人的力量来为自己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做好市场战略分析,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但现在很多高校的技术研发和企业应用的角度并不一样,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中间加以协调引导。”
(综合新华社、《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