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要转型,部门服务也要转型。烟台市牟平区科技局创新服务理念,抓好“四个转变”,让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更好地服务转型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第一个转变,就是在服务模式上,要主动作为,变“边缘化服务”为“紧密型服务”。以往有很多企业不知道科技局在企业科技创新中能干什么、有什么作用,导致科技局在服务企业发展上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下一步,将以主动对接企业科技需求为着力点,在分产业深入开展企业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联包重点企业制度,从局长到业务科室,每人都要分包5-10家重点企业,与企业家和科研带头人分别建立联系,定期或不定期走访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科技亮点和科技需求,不断充实完善企业信息库,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为企业开展科技立项、产学研合作、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高效周到服务,真正把科技局打造成企业的“科技服务部”,成为助推企业转型的有心人、贴心人。
第二个转变,就是在推动科技立项上,要积极有为,变“企业领着跑”为“领着企业跑”。以争取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重大专项等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为重点,主动研究上级科技立项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主动帮助企业筛选、包装、策划和申报科技项目,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千方百计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科技计划,以此拉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年内重点抓好孚信达国家863计划的申报,争取成为首个真正由区属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抓好安德利集团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星火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申报。在为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取得和保持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取得企业未来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第三个转变,就是在产学研合作上,要扎实能为,变“务虚合作”为“务实合作”。针对以往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供需对接难、落实难等问题,将以往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战略合作具体化、项目化,既立足我区产业和企业特点,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找“婆家”;又针对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找“舞台”,利用其技术、人才优势与企业联合攻关,为企业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支撑。重点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探囊取宝建基地。在巩固和加强区政府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513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科技合作的同时,针对我区的产业特点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成果优势,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区建立成果转化基地,让更多实用性科研成果在我区转化成企业急需的生产力。年内重点抓好中国机械大学联合科技园建设,争取今年5月份完成管理公司注册等前期工作,6月份开工建设。二是为我所用建平台。尽快筛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优势学科和项目对接,引导、协助企业与其建立长期紧密型合作关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共建技术研发平台,立足企业实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年内积极争取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清华大学培训基地落户牟平。三是务实合作上项目。围绕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具体项目,加快推进孚信达与北京科技大的“铜包铝复合材料”、伟成食品与中国农大的“水产品超高压脱壳技术”、海德机床与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等重点产学研项目,加快实现产业化,让第一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产学研合作新亮点。
第四个转变,就是创新体系建设上,要科学善为,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这方面,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这个作用并不是要政府主导,而是要抓好制度设计,为创新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方面,去年,我区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下一步我们重点要抓好政策落实,并在实践中为区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当好参谋。除了政府的作用外,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市场的作用,这个作用必须是主导的作用。在这方面,去年我们创新孵化器建设模式,引进专业孵化器运营团队,创建了烟台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并被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种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不仅在烟台市是独一无二的,在全省、全国也是先进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运作以来,已入驻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项目6个,不仅引来了高端人才、实用技术和具体项目,而且效率高、效果好。年内还将入驻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10-15个,完成成果转化3-5个。这等于是在我区建立了一个工厂化的实用型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对于快速提升我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一步,我们将主动与基地运营团队搞好对接,加快入驻项目审查效率,确保基地高效运转。同时,尽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以此为示范带动,加快把我区打造成烟台东部新区的人才高地、科技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第一个转变,就是在服务模式上,要主动作为,变“边缘化服务”为“紧密型服务”。以往有很多企业不知道科技局在企业科技创新中能干什么、有什么作用,导致科技局在服务企业发展上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下一步,将以主动对接企业科技需求为着力点,在分产业深入开展企业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联包重点企业制度,从局长到业务科室,每人都要分包5-10家重点企业,与企业家和科研带头人分别建立联系,定期或不定期走访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科技亮点和科技需求,不断充实完善企业信息库,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为企业开展科技立项、产学研合作、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高效周到服务,真正把科技局打造成企业的“科技服务部”,成为助推企业转型的有心人、贴心人。
第二个转变,就是在推动科技立项上,要积极有为,变“企业领着跑”为“领着企业跑”。以争取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重大专项等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为重点,主动研究上级科技立项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主动帮助企业筛选、包装、策划和申报科技项目,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千方百计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科技计划,以此拉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年内重点抓好孚信达国家863计划的申报,争取成为首个真正由区属企业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抓好安德利集团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重大星火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项目的申报。在为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取得和保持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取得企业未来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第三个转变,就是在产学研合作上,要扎实能为,变“务虚合作”为“务实合作”。针对以往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供需对接难、落实难等问题,将以往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战略合作具体化、项目化,既立足我区产业和企业特点,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找“婆家”;又针对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瓶颈,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找“舞台”,利用其技术、人才优势与企业联合攻关,为企业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支撑。重点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探囊取宝建基地。在巩固和加强区政府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513所、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科技合作的同时,针对我区的产业特点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成果优势,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区建立成果转化基地,让更多实用性科研成果在我区转化成企业急需的生产力。年内重点抓好中国机械大学联合科技园建设,争取今年5月份完成管理公司注册等前期工作,6月份开工建设。二是为我所用建平台。尽快筛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优势学科和项目对接,引导、协助企业与其建立长期紧密型合作关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共建技术研发平台,立足企业实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年内积极争取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清华大学培训基地落户牟平。三是务实合作上项目。围绕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具体项目,加快推进孚信达与北京科技大的“铜包铝复合材料”、伟成食品与中国农大的“水产品超高压脱壳技术”、海德机床与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等重点产学研项目,加快实现产业化,让第一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产学研合作新亮点。
第四个转变,就是创新体系建设上,要科学善为,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这方面,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这个作用并不是要政府主导,而是要抓好制度设计,为创新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方面,去年,我区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制度,下一步我们重点要抓好政策落实,并在实践中为区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当好参谋。除了政府的作用外,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市场的作用,这个作用必须是主导的作用。在这方面,去年我们创新孵化器建设模式,引进专业孵化器运营团队,创建了烟台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并被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种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不仅在烟台市是独一无二的,在全省、全国也是先进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运作以来,已入驻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项目6个,不仅引来了高端人才、实用技术和具体项目,而且效率高、效果好。年内还将入驻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10-15个,完成成果转化3-5个。这等于是在我区建立了一个工厂化的实用型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对于快速提升我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一步,我们将主动与基地运营团队搞好对接,加快入驻项目审查效率,确保基地高效运转。同时,尽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以此为示范带动,加快把我区打造成烟台东部新区的人才高地、科技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