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2011年10月27日揭牌运营以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以下简称为“济南中心”)目前已在海洋科学、金融风险分析、药物筛选、气候气象、石油勘探、生物信息、工业设计等领域开展了一些课题计算,已服务于3项国家973课题,6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有力促进了这些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济南中心业务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
据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助理潘景山研究员介绍,济南中心是我国首台全部采用自主处理器构建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济南中心的发展首先是坚持山东应用特色。他说,济南中心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规划实现对接,并实施了一些应用课题,其中包括:“全球涡分辨率浪潮流海洋环流模式”、“全球大洋中度涡旋预报和南中国海内孤立波预报”以及石油勘探领域课题。
海洋领域课题充分发挥了国产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济南中心与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的海浪-环流-潮流耦合的浪潮流耦合数值模式。该课题成果既可用于预测气候、浒苔、赤潮等灾害,还可以提高我国在气候气象领域的国际发言权。济南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的“南中国海内孤立波预报”课题则通过对南海区域内孤立波的生成、发展、演变和消衰进行全过程模拟及预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海洋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此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南海内孤立波的数值模拟和业务化预报研究领域确立我国科学家的话语权。
济南中心的发展更加注重强强联合,潘景山研究员说,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是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加快实现中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历史性、战略性转变而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目前,济南中心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内金融数学的奠基人彭实戈院士领导的金融数学团队合作,强强联合,已开展的课题主要有:“新药创制分析服务平台”、973课题“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定量分析与计算”等。
据了解,济南中心自运营以来,计算资源利用率都在70%以上。2012年,济南中心将进一步拓展计算业务,在工业设计、动漫渲染、信息安全、高效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等领域开展应用,并继续设计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记者 苏 伟 通讯员 于 萍 吴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