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科技动力 点燃蓝色梦想——威海市科技局局长高同璞谈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全市科技工作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蓝色科技创新能力,以此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威海市科技局局长高同璞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加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高同璞表示,在加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工作上,全市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重点突破现代海水生态养殖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现代船舶制造业、海洋药物等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中关键技术瓶颈。积极推进高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加快高区“二次创业”的步伐和文登南海省级高新区建设进程。“今年年底,争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73%以上,比年初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发展到93家以上。”高同璞表示,全市科技部门将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
“今年,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密切与全市有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的11家高校院所合作,集中在市区举办一次大规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重点推进企业与有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在海洋科技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高同璞介绍说。同时,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积极引进高端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培育提高海洋优势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现代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碳纤维及其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
强化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高同璞表示,市科技局将着力强化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蓝色优势产业。与国内外船舶技术领域的重点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联合建设一批新的研究学科。大力推进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空港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做好省级海洋营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工程中心及省级海洋冷冻调理食品、船舶压载水等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协调与管理,逐步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与共享。
坚持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
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和实施好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在全市海洋产业优势领域,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加强与中国海大、中科院海洋所等院所的合作,共同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全市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加大对技术市场的宣传和培育力度,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探索和推动科研项目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积极做好专利明星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的创建和培育,争取全市职务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8%,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全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海产品精深加工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促进我市海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同样离不开完善的激励机制。市科技局将落实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对在“三区”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奖励;落实《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科技支行试点工作的意见》,不断扩大试点范围,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外资、风投、上市融资等为来源的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科技投融资体系。联合财政、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使各类创新要素向蓝区建设的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聚集,推动更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点燃全市蓝色经济建设激情。”高同璞表示。(盛潇涵 谭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