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8.6%,2010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实现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是2005年30.85亿元的5.1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2%,比2005年底提高11.7个百分点。累计创出2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山东著名商标和19个全省全国名牌产品。
“十一五”以来,邹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已成为邹城发展的一大特色、一大品牌和一面旗帜,成为邹城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1家、济宁市级57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的企业发展到248家。邹城市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邹城经济开发区获批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
尤其是去年以来,邹城市通过培植发展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强企方阵、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实施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全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医药与生物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与信息技术、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等主导产业集群竞相发展格局,涌现出意可曼、泰玻、华鲁制药、世纪矿山、国宏化工、万达煤机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两大省级工业园区”正逐步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的集聚辐射发散地。特别是去年总投资136亿元的十大高新技术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邹城市高新产值占比偏低、煤电产业占比过大的结构性问题,并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全面转型的重要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税源增长点。(特约记者 徐志刚)
“十一五”以来,邹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已成为邹城发展的一大特色、一大品牌和一面旗帜,成为邹城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1家、济宁市级57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的企业发展到248家。邹城市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邹城经济开发区获批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
尤其是去年以来,邹城市通过培植发展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强企方阵、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实施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全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医药与生物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与信息技术、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等主导产业集群竞相发展格局,涌现出意可曼、泰玻、华鲁制药、世纪矿山、国宏化工、万达煤机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两大省级工业园区”正逐步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的集聚辐射发散地。特别是去年总投资136亿元的十大高新技术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邹城市高新产值占比偏低、煤电产业占比过大的结构性问题,并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全面转型的重要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税源增长点。(特约记者 徐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