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把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脉博,以便集成全省优势海洋科技资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这一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日前由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黄河三角洲海洋科技专家行”活动先后赴东营、滨州进行。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率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国家驻鲁和省属大院大所的领导和专家,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各处室负责人以及媒体记者共20余人参加活动。
对于今后如何顺势而动,谋而后发,李乃胜副厅长在滨州期间说,一是发展海洋科技,打造蓝色高地,目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由总体规划进入试点规划阶段,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交流中心,这对滨州是个重要机遇,应抢先一步,争取主动;二是突出资源特色,争取点上突破,在海洋化工、微藻制油、海洋装备、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三是立足自主创新,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强化自主设计、自主控制、产权拥有和成果转化4个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感情、利益、项目和事业等4个共同体梯次协调推进的局面;四是着力滨海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海洋科技,适应国家产业布局上滨海重工化、重工石化化的现状,在两区建设上都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五是瞄准国家“十二五”目标,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抓住“十二五”规划即将启动的机遇,超前策划,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重大项目落户滨州。
对于下一步科技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如何起到引领支撑作用,李乃胜副厅长说,一是解放思想,瞄准国家目标,突出海洋科技特色,敢为人先,勇立科技先行的潮头;二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立足自主创新,争取点上突破,特别在输沙调淤、滩海油气、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和海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三是突出生态环境,瞄准绿色先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复杂多样的河口生态环境、水网密集的滨海湿地、品种繁多的滩涂贝类、循环立体的现代渔业,都应打上绿色的烙印;四是统筹安排,面向未来,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科学综合开发陆滩海资源;五是整合科技资源,凝聚人才合力,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针对东营和滨州海洋科技发展现状,专家建议东营应当大力加强技术集成,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的重大海洋科技项目;突出地方特色,在着力发展海参、滩涂贝类、耐盐植物和盐生植物的同时,避免单一品种养殖,规避养殖风险。专家建议,滨州要树立产业集群的意识,形成一类资源到一套技术再到一个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拉长海洋化工产业链,纵向上向精细化工发展,横向上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建立生态工程化的养殖模式,实行人才驱动、平台驱动和项目驱动,加强各方面平台和科技力量的整合。(特约记者 胡建廷)
对于今后如何顺势而动,谋而后发,李乃胜副厅长在滨州期间说,一是发展海洋科技,打造蓝色高地,目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由总体规划进入试点规划阶段,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交流中心,这对滨州是个重要机遇,应抢先一步,争取主动;二是突出资源特色,争取点上突破,在海洋化工、微藻制油、海洋装备、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三是立足自主创新,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强化自主设计、自主控制、产权拥有和成果转化4个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感情、利益、项目和事业等4个共同体梯次协调推进的局面;四是着力滨海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海洋科技,适应国家产业布局上滨海重工化、重工石化化的现状,在两区建设上都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五是瞄准国家“十二五”目标,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抓住“十二五”规划即将启动的机遇,超前策划,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重大项目落户滨州。
对于下一步科技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如何起到引领支撑作用,李乃胜副厅长说,一是解放思想,瞄准国家目标,突出海洋科技特色,敢为人先,勇立科技先行的潮头;二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立足自主创新,争取点上突破,特别在输沙调淤、滩海油气、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和海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三是突出生态环境,瞄准绿色先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复杂多样的河口生态环境、水网密集的滨海湿地、品种繁多的滩涂贝类、循环立体的现代渔业,都应打上绿色的烙印;四是统筹安排,面向未来,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科学综合开发陆滩海资源;五是整合科技资源,凝聚人才合力,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针对东营和滨州海洋科技发展现状,专家建议东营应当大力加强技术集成,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的重大海洋科技项目;突出地方特色,在着力发展海参、滩涂贝类、耐盐植物和盐生植物的同时,避免单一品种养殖,规避养殖风险。专家建议,滨州要树立产业集群的意识,形成一类资源到一套技术再到一个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拉长海洋化工产业链,纵向上向精细化工发展,横向上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建立生态工程化的养殖模式,实行人才驱动、平台驱动和项目驱动,加强各方面平台和科技力量的整合。(特约记者 胡建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