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济三矿以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和安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区队班组自主培训作用,严格职能部门管理考核,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二月份,该矿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2014年)”,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煤矿。
济三矿是我国第一座设计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形成了煤、电、港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矿井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建筑行业最高奖“太阳杯”、“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全国文明煤矿”等称号。建成了功能齐全、系统可靠的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生产控制自动化、监测监控动态化。拥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现代化学术报告厅,建成了集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实训操作于一体的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依托地域文化底蕴,建塑形成了涵盖“三为六预”安全文化、“四自五精”管理文化、“五心四德”美德文化、“六为四建”廉洁文化的“3456”同舟文化体系,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科普教育等制度,矿井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优美的矿区环境,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加之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使该矿成为国内外同行的首选考察地,每年接待中外来宾5万多人次。
面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该矿在取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基础上,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煤矿在科普工作方面的示范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公众、社会的需求,广泛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煤炭科普教育活动。他们制定了煤炭科普工作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将煤电港一体化、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新工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中监控系统、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主副井提升系统、安全文化长廊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展示中国煤炭工业最现代化的采矿技术。积极探索开展科普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建起高标准的学术报告厅,可同时容纳400多人进行学术交流。利用400多平方米的科普教育馆,采用声、光、电手法,形象地展示当今最现代化的采煤工艺、采掘、提升、运输系统先进的设备。他们还制作采煤工艺流程模拟盘,从煤炭生产、开采到综合利用,形象地进行展示。同时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培训中心,设立采煤、掘进、机电、通防、运输等专业教研室,建立了模拟巷道,采用大型综采、综掘模拟教学设备,做到业余培训与脱产教育相结合,走出了特色化的煤矿教育之路。(王艳芹 王占栋 柏建斌)
济三矿是我国第一座设计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形成了煤、电、港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矿井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建筑行业最高奖“太阳杯”、“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全国文明煤矿”等称号。建成了功能齐全、系统可靠的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生产控制自动化、监测监控动态化。拥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现代化学术报告厅,建成了集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实训操作于一体的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依托地域文化底蕴,建塑形成了涵盖“三为六预”安全文化、“四自五精”管理文化、“五心四德”美德文化、“六为四建”廉洁文化的“3456”同舟文化体系,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科普教育等制度,矿井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优美的矿区环境,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加之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使该矿成为国内外同行的首选考察地,每年接待中外来宾5万多人次。
面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该矿在取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基础上,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煤矿在科普工作方面的示范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公众、社会的需求,广泛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煤炭科普教育活动。他们制定了煤炭科普工作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将煤电港一体化、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新工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中监控系统、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主副井提升系统、安全文化长廊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展示中国煤炭工业最现代化的采矿技术。积极探索开展科普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建起高标准的学术报告厅,可同时容纳400多人进行学术交流。利用400多平方米的科普教育馆,采用声、光、电手法,形象地展示当今最现代化的采煤工艺、采掘、提升、运输系统先进的设备。他们还制作采煤工艺流程模拟盘,从煤炭生产、开采到综合利用,形象地进行展示。同时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培训中心,设立采煤、掘进、机电、通防、运输等专业教研室,建立了模拟巷道,采用大型综采、综掘模拟教学设备,做到业余培训与脱产教育相结合,走出了特色化的煤矿教育之路。(王艳芹 王占栋 柏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