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一大热点。与会的山东省领导及其他代表委员纷纷建议尽快将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省委书记姜异康:改革创新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动力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此前在接受《求是》杂志采访中指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大势,进一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是深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是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更好为国家发展全局作贡献的重大机遇;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植长远优势的现实举措。
他指出,改革创新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动力。我们强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完善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他提出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一是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把完善蓝色经济发展政策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哪个领域的改革任务紧迫就率先推进哪个领域的改革,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二是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创新体系,突出抓好创新联盟、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智力支持体系,把人才资源作为建设蓝色经济区的第一资源,坚持人才以用为本,培养与引进并重,积极面向海内外招聘蓝色经济专业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努力使山东半岛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四是健全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目标,整合各类流通资源,培育一批跨行政区域的现代流通基地,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五是着力构筑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统筹推进港口、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一体化水平。六是积极建设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引导各级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用好毗邻日韩的开放条件,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省长姜大明:提前启动“四大工程”
会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指出,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将与国务院已经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一起,实现山东整体协调发展。他认为,黄河三角洲开发主要涉及的是滨州、德州、东营等山东欠发达地区,可以带动这些地区迅速发展,而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涉及的是山东东部最发达的地区,可以使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姜大明省长表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涉及山东7个市、37个沿海县。山东将按照边推进规划编制边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原则,加快启动一批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包括四大工程:一是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工程,二是示范园区培育工程,三是海洋科技支撑引领工程,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山东蓝办主任费云良:增强蓝色国土意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
长期以来,我国公民海洋意识缺失比较严重,重黄土地、轻蓝色国土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有关资料称,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主张海域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
“国人对海洋国土问题的模糊认识,充分表明我国国民的海洋主权意识十分薄弱,这对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完整、维护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发展战略十分不利。”
三委员联名提案:将半岛蓝区上升国家战略
三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王乃静、李德强、丁文方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山东海洋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到国内外,对中国板块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位委员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向南可以扩展到长三角、珠三角,向东与日韩建立通道,对附近地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大。
“前年全国两会时,我曾带着地图提交提案,建议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已成为现实。今年我们三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王乃静介绍。
另据山东代表团有关人士透露,山东将在“两会”后向国家发改委提交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争取尽快纳入国家区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