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放飞蓝色梦想

2010-01-12 16:36:55   作者:记者 小聃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观海听涛”是我跟踪采访海洋新闻一年多以来最喜欢的四个字。事实上,由于报社在济南,我是不大能够看到大海听到涛声的,尽管三天两头就跑去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市采访。不过,这一年多来,总有一种声音在心底盘绕,这种声音来自大海远方,来自我所接触到的涉海科研人员和企业家们,更来自时下的滚滚蓝色浪潮。
    国际上,海洋经济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国内更是如此——与其解释为海洋经济形成时间的短暂,不如解释为大海的无边无垠,在这“无边无垠”中几乎蕴藏了陆地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因此,海洋经济是常新的,海洋科研是无止境的。这也正是我在海洋界穿梭而乐此不彼的原因。
    “自从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全省上下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方方面面协调配合,统筹联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一股科学定位,突出重点,抢抓机遇,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正在齐鲁大地上涌动。”(《2009,蓝色浪潮涌动山东》,科技信息报《创新周刊》2009年8月11日4-5版)从3月23日省委书记姜异康召集王诗成、郑贵斌和王铁民三位海洋界专家进行四人座谈到8月10日“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的召开,从4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近期制定蓝区规划所面临的难题,甚至从沿海地市纷纷规划“重大”项目到专家提出“保护也是生产力”,在这几个看似彼此毫无联系的过程中,记者捕捉到了“蓝色”的蛛丝马迹。“蓝色山东”专刊诞生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我们不仅要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前进的每一个脚步进行鼓与呼,更要在向那些勇于并愿意喊出“保护也是生产力”的专家致以崇高敬意的同时,以努力客观的姿态,发出自己的声音。
    “蓝色山东”的出生是艰难的,从向专家征求栏目名称,到邀请相关单位做指导、协办单位,到向专家们逐一发出顾问邀请函,再到版式、栏目、稿件的确定,其中的苦与乐是外人所不能体味的。在我自己名之为“蓝色札记”的小册子中,有一天是这样写的:“上午,把采访提纲给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戴桂林副院长发过去,然后开始动手制定到威海对哈工大(威海)海洋学院闫培生院长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梁振林院长的专访计划,因上周已与其约定专访,只是时间冲突被迫推迟,此次不可再延迟了。中午,到省海洋与渔业厅见王诗成巡视员,为其送去专家邀请函,并海洋与渔业厅邀请函。下午,第一次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宋主任联系,办公室电话不通,即与综合业务处关处长通话,放下电话马上过去把邀请函递上,托其转呈。从蓝办出来,即到社科院见郑贵斌副院长,再次征求其对于蓝色山东专家顾问团名单的意见,郑院长赠海洋产业、国内外海洋经济区建设经验资料若干。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翻阅郑贵斌副院长前段时间赠阅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概念规划研究》一书。”
    大海的深邃在带给人们蓝色梦幻的同时,也给人以宁谧的冷峻。我希望,“蓝色山东”专刊能够成长为一面平滑的镜子,真实地记录下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每一个脚印和每一种声音。由“蓝色山东”出发,放飞每一个海洋人的蓝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