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体系促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显成效 历下区连续四次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
2010-01-12 16:36:01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2009年12月28日,由科技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的“全国基层科技工作座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历下区顺利通过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被评为先进区,这是历下区连续四次获得这一荣誉。区委书记孟祥桓、区长雷天太、科技局局长赵金霞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区政府副区长聂军、区科技局局长赵金霞作为先进县(市)区代表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历下区紧紧围绕“以城市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技工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年增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信息服务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近两年,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60余项,获得奖励资金1200余万元;近200个项目得到市级以上计划立项,获得扶持资金近5000余万元。历下区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单位;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历下区科技局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历下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2008年度优秀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考核中科技部评为优秀。
以创新型城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该区按照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规划部署,全面推动组织、评价、规划、责任、政策、创新六大体系建设,组织协调14家创新型城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和13个街道办事处,共同研究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各项创新型城区指标运行良好。截至2009年11月份,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到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济南市著名商标4个,山东省名牌产品2个。专利申请总量2234件,其中发明专利862件。
聚焦特色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在做优存量工业的同时,该区借助区位优势,积极推动软件、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空间布局方面,以山大路科技商务区、历下软件园为载体,形成了辐射发展的软件产业聚集区;以经十路——青年东路(舜耕路)——文化路沿线为基础,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带;以省标准化研究院为依托,形成RFID产业带动区,成为多点支撑、各具特色、辐射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截至2009年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06%,比年初增长3.09个百分点,提前一个月实现年增长3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各级政府投入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近两年,该区积极融入省市创新体系,以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为重点,积极协助辖区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创新平台。年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0余项,年均争取资金支持近3000万元,2010年有望获得更大突破。企业基础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加大,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新增济南轻骑、矩阵软件、高端蓝莓等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正元地理、星科2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2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达到5家。
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加速。2009年,组织了科技副职换届。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中选聘专家、教授担任办事处科技副主任。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21名,引进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项目2项。申报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8项;新增优秀科技成果36项,其中4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新增专利申请223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62项,专利批准数1449项,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家;科技中介机构10家。同时,不断强化科技中介服务联盟的服务能力,打造专业服务团队,2009年为企业提供专利、项目查新、企业咨询等服务共计100余次,开展各类培训15次。率先在全区推广创新方法培训试点,邀请专家进行萃智(TRIZ)理论专题讲座、举办首期培训班,使萃智(TRIZ)理论在科技企业中得以推广,该区被认定为全省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区。(王先怀)
近年来,历下区紧紧围绕“以城市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技工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年增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信息服务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近两年,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60余项,获得奖励资金1200余万元;近200个项目得到市级以上计划立项,获得扶持资金近5000余万元。历下区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单位;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历下区科技局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历下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2008年度优秀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考核中科技部评为优秀。
以创新型城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该区按照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规划部署,全面推动组织、评价、规划、责任、政策、创新六大体系建设,组织协调14家创新型城区建设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和13个街道办事处,共同研究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各项创新型城区指标运行良好。截至2009年11月份,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到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济南市著名商标4个,山东省名牌产品2个。专利申请总量2234件,其中发明专利862件。
聚焦特色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在做优存量工业的同时,该区借助区位优势,积极推动软件、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空间布局方面,以山大路科技商务区、历下软件园为载体,形成了辐射发展的软件产业聚集区;以经十路——青年东路(舜耕路)——文化路沿线为基础,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带;以省标准化研究院为依托,形成RFID产业带动区,成为多点支撑、各具特色、辐射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截至2009年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06%,比年初增长3.09个百分点,提前一个月实现年增长3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各级政府投入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近两年,该区积极融入省市创新体系,以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为重点,积极协助辖区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创新平台。年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0余项,年均争取资金支持近3000万元,2010年有望获得更大突破。企业基础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加大,核心技术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新增济南轻骑、矩阵软件、高端蓝莓等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正元地理、星科2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全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2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达到5家。
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加速。2009年,组织了科技副职换届。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中选聘专家、教授担任办事处科技副主任。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21名,引进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项目2项。申报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8项;新增优秀科技成果36项,其中4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新增专利申请223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62项,专利批准数1449项,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家;科技中介机构10家。同时,不断强化科技中介服务联盟的服务能力,打造专业服务团队,2009年为企业提供专利、项目查新、企业咨询等服务共计100余次,开展各类培训15次。率先在全区推广创新方法培训试点,邀请专家进行萃智(TRIZ)理论专题讲座、举办首期培训班,使萃智(TRIZ)理论在科技企业中得以推广,该区被认定为全省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区。(王先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