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达10.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2019-09-23 17:18:57   作者:张颖辉   来源:本站   点击:
0

       本报讯(记者 张颖辉)9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9.3%和10.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20.3%,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面起势。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其中,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从全社会研发经费看,2000年-2018年,全省研究与试验经费从52亿元增长到164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5%,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从财政支出看,省级财政科技支出由15.7亿元增长到230.8亿元,年均增长16.1%。去年,我省启动实施了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整合科技财政资金100亿元。从支持方式看,2018年,通过省级创新券给予使用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费用补助过亿元,推动全省900余家企业、科研机构的4000多台(套)科研设施与仪器实现共享,共享单位和仪器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同时,创新主体数量和投入显著增加。全省有R&D活动的单位数接近1万家,高技术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达到1001家,占比近5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4年的3410家增长到2018年的8916家,提升了2.6倍,居全国第6位。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由2000年的65亿元提升到1383亿元,年均增长18.5%。企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1952年,青岛四方机车厂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八一号”蒸汽机车。1960年,济南汽车制造厂黄河牌重型汽车出厂,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1993年,浪潮集团研制出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开创了我国服务器产业的新纪元。进入新时代,全省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91%,歌尔、万华跻身全国首批企业创新百强,烟台睿创微纳成功登陆科创板。
       创新平台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我省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有望成为我国海洋领域首个国家实验室,济南超算中心是国家布局的六大超算中心之一,青岛国家深海基地成为“科学号”科考船的停靠母港、深海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基地。全省共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89家,累计培育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13家,企业技术中心1973家。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等正在有序组建,与中科院、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省产研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此外,科技人才队伍也在迅速壮大。张中英介绍,我省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较快,全省R&D人员由2000年的9.1万人增长到50万人,提高了近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由2000年的6.3万人增长到38.6万人,提高6.1倍。研发人员层次不断提高,住鲁院士达7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超过2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60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16人、泰山学者1243人、首席技师15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