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煤电支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邹城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2.48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3.97%,比年初提高1.3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2家,比2010年增加2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比2010年增加5家。至今年2月底,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自1995年连续1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11年跻身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30强。
完善扶持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制定了《邹城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引导社会投资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2011年,市财政科技投入5047万元,同比增长33.2%,带动社会科研投入12亿元,同比增长11.1%。2011年6月,修订完善了《邹城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科学技术奖最高奖奖金提高到15万元,2011年兑现奖励154.3万元。出台了《邹城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的实施意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考核、退出机制,自2011年起每年列支2000万元,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基金,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研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且从认定年度起连续3年每年资助30—50万元。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科技“小巨人”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突出项目引领助推高新产业发展
通过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和新兴战略产业培植,加速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10年以来,实施总投资212.66亿元重点技改工程81项,运用高新技术对煤炭、电力、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重点企业、关键部位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国宏10万吨DMC、兖矿峄化10万吨DMF项目建设,培育出科澳铝业、国宏化工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176家。兖矿集团综放面运输顺槽端头放煤支架及放煤技改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0亿元。二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扶持了可完全生物降解PHA开发、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深加工等高新技术项目。积极推荐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2011年,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省市科技计划29项,获无偿科研经费1495.1万元,同比增长440.1%。三是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2008年以来,开工建设高新技术项目43个,总投资499.5亿元。其中过亿元新兴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254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5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9亿元。
强化平台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以大学科技园、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依托,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2010年以来,邹城市政府先后与山东大学、清华科技园、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专项列支760万元用于启迪(邹城)科技园建设。目前,世纪矿山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共同开发的“矿用运输设备网络管理控制系统”项目,已经完成整体设计;山东合兴科技有限公司与江陵集团、台湾大学亚泰新能源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的总投资10.6亿元群贺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正有序推进,年底可完成新一代LED及空气能源太阳能双级热泵生产线的安装试生产;世纪矿山、圣齐生物、金瑞牛业3家企业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总投资3.6亿元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科技产业园项目竣工投产,国家级“化工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中心”、省级“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省化工研究院分院和院士工作站将入驻该园区。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煤化工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1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
培育创新团队打造科技人才高地
邹城市制定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对工业企业引进的高级工程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给予专项补贴,对企业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一次性补助10万元,对来邹城创业3年以上的期满出站博士后,再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5万元。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引进“985”、“211”高校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名。2008年以来,相继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泰山学者”钟路华博士和李新良博士2位优秀海外人才,带动意可曼生物高分子、尤特尔生物等项目实现产业化,多项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实现了“一个好人才、一个好项目带动一个新产业”的目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企业人才培训长效机制,2010年以来,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企业家研修班4期,对200余家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目前,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8.5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46人,同比增长4.9%。
保护知识产权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定期组织专利代理人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咨询服务,2010年以来,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4次,培训企业技术人员300人次。开展专利资助工作,每年对授权专利进行集中资助,对每件专利给予最高5000元资助,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专利资助135.95万元。大力实施专利产业化项目,每年市财政列支专利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了煤矿用螺杆钻具等16项专利成果产业化,2010年以来,累计拨付专利发展专项资金390万元。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维权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截至目前,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达4168件,其中,2011年申请专利940件,同比增长33.3%,授权专利712件,同比增长9.4%,实现了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三项指标位居济宁市第一位的历史性突破;拥有中国专利山东省明星企业13家,同比增长18.2%,山东省知识产权园区1处,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1家。2011年荣获第十一届“山东省专利奖”3项,2012年4月邹城市被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市”。(徐志刚 刘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