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都 喜迎科技盛会 魅力中区 谱写创新篇章

2010-06-22 17:55:43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区委书记张继民(右二)陪同市领导参观樱花五金集团

区长秦存华(前右二)陪同马来西亚客商考察森达美龙拱港建设情况

  市中区是鲁南经济带重要城市济宁市核心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81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6个街道、3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古运河、京杭大运河从区内流过,素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区内古迹众多,周边名胜云集,区内太白楼、铁塔寺等久负盛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居于此23年,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称。
     
    近年来,市中区围绕“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和建设都市型产业发达区、民生殷实首善区、宜居宜业新中区的发展定位,竭力打造“中国运河之都”城市核心区品牌,大力实施城市西跨和老城提升战略,拉开发展框架,做强优势产业,全面实施运河核心景区改造工程,城市面貌发生新的改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钉类五金、机械加工、粮油食品、橡塑化工、板材家具等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脱颖而出;服务产业多元化发展。改造传统服务业,突破现代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业,使服务业在中区这片增值沃土上展开了飞翔的翅膀;商务环境日臻优良。基础设施完备,各类要素汇集,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具吸引力的地区,遍布城区的特色路街、主题楼宇和商贸中心,成为吸引四方客商投资兴业的重要载体。2009年,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16亿元,增长13.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2.75亿元,增长4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62亿元,增长24.4%;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41亿元,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82亿元,增长17.01%。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从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城区,市中区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凸显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增强自主创新为主线,以高水平环境建设为保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搭建多层次的产学研体系,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品,生物农药、环保板材、机电一体化、机械五金、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该区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04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2%。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扶持樱花五金、恒松机械、东宇机械、鲁鑫油脂、鲁星机械等骨干企业强劲发展,在提升现有支柱行业基础上,实施了齐邦树脂、同创钢构、樱花五金、恒松机械、污泥发电等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1.5亿元。促进机械、建材、煤化工、橡塑、纺织等优势产业和机械制造业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以建设运河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契机,规划唐口工业园、滨河新区和济宁经济开发区产业载体建设,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集聚区。
  重点项目带动,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度研究上级扶持发展、支持建设、保障民生的项目和政策,精心搞好项目的研究、策划和包装,更多更好地协调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62项,列入国家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3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星火计划”14项,“863”计划2项,国家级新产品2项。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5项,其中列入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3项,“星火计划”10项,中小型创新基金2项,省级软科学7项。节能减排百项扶持计划1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项。列入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32项。2009年投资1.2亿元的联合纸业10万吨A级箱板纸、投资1.2亿元的鲁鑫工程机械产业园和樱花气动钉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8个工业项目列入省产业振兴规划。
  搭建政产学研金平台,科技合作交流不断发展创新。根据中区实际情况,多次组织参加国家、省里组织的大型科技交流活动,包括北京高新技术科技转化洽谈会、深圳高交会,东西部对接会,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等一系列科技活动,特别是连续九次组团参加 “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设立专门活动机构和联络制度,积极开展对接洽谈,成果转让,技术服务咨询,技术难题,人才引聘,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等,在一至九届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专利博览会中,中区设标准展台70个,大型展台9个,共签约各类技术合同、合作意向589项,招引聘各类人才412人,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技术依托关系74对,校企研发合作基地4处,研究生实习基地2处。
      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吸引和积聚创新。区政府先后投入1000万元,引导企业投入3000万元,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区80%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科技办(技术部),出台了《济宁市市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对成效显著的企业进行奖励。目前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区级研发中心4家,这些研发中心覆盖全区优先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支撑了全区科技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济宁樱花五金集团的“特种钉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并通过技术鉴定,获得专利30余项,“塑排钉机”被授予“济宁市十佳专利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钉类制品企业;济宁鲁鑫油脂集团公司的“大豆卵磷脂生产技术开发”列入省星火计划,成为省内重点油脂加工企业;带动了企业发展。济宁先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济宁矿安设备公司、济宁鲁泉水处理有限公司、济宁东大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研究开发的5类新产品,达省内先进水平。在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带动战略,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09年全区共申请专利564件,其中发明专利66件,授权专利543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年增长率保持在26%,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