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支招济宁发展

2010-06-29 16:55:31   作者: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梁晨光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6月23日,作为本届专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院士论坛”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等院士、专家围绕“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作了主题演讲。省科技厅副厅长徐茂波主持论坛并作了总结性发言。徐茂波副厅长对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营造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等方面向与会人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为济宁市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宋振骐,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学家,他坚持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发展了“实用矿山压力理论体系”,研制了预测预报矿井顶板事故的方法和各种监测预警仪器,包括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支架工况监测系统,保证了煤矿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宋振骐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以法治国、以德立国”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四国”方略,其中,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才是我国立足和发展的关键。在院士论坛上,1935年出生,年逾古稀的中科院院士宋振骐教授在论坛上激情四溢,又语重心长。
  宋振骐院士从自己的学习成长、科研实践谈起,以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政策为主线,阐述了我国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宋振骐院士提及自己学习中共十七大以来的党的政策、精神的体会时说,他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和经验有四个重要结论,第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第二是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三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第四是要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宋振骐院士说,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和经验总结的重大成果。在深入研究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建立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以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迎接依靠知识和智力占领市场、发展经济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信息是发展经济的动力,以人才的培养和发挥作用为核心的管理则是发展的关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实现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从着重发展基础教育向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转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来改革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等教育要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走出一条以教学为主,科学研究带动教学,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赢取市场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是生产大国,但不是制造大国,更不是制造业强国。由频频发生的外贸纠纷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制造业的众多出口型生产企业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来自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以《自主设计:从仿制到创新》为题,从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出发,围绕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水平与层次这一核心话题,通过奥迪车系的生产销售模式等系列鲜活的案例,就企业应如何摆脱仿制的发展套路、以创新求突破,走出“中国制造怪圈”等问题做了深刻、深入的演讲。
  谭建荣教授说,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批量定制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内外部文化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均有重大影响。在21世纪,制造业要根据“知识——技术——产品更新”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产品设计技术研究,改变以往完全的仿制生产发展模式,实现 “自主设计——创新集成——核心制造”这一现代制造业的本质转变。在工业化、信息化“二化”融合的时代特点下,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依靠“客户化、智能化、全球化、数字化、集成化”五个“化”,实现提供产品到提供创新产品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于实现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的制造技术。就制造业本身来看,未来的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是大批量定制设计技术、基于知识的设计技术、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技术、数字样机技术、异构PDM/ERP信息集成技术。
  谭建荣教授指出,在未来的制造业发展中,大批量定制将是市场销售的主要形式。企业要赢取客户,获得市场,必须也只能走大批量定制的生产销售模式,而实现大批量定制的关键在于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以摆脱企业只能生产,无法制造,受制于人的 “中国制造怪圈”,获取更多的利润,赢得市场,获得企业的长久发展。


以科技创新开发“城市矿产”


  刘强,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经济学会理事会副会长,主要工作、研究领域为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参与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等多项重大政策的制定,并撰写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论文。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循环产业是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各种污染的主要部分,而循环经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充分利用再生资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这样对参加论坛的来宾分析介绍再生资源产业这一“城市矿山”发展的意义和前景。
  刘强分我国循环产业的基本情况、循环产业的重要领域——再生资源、科技创新与循环产业三个环节介绍了我国循环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循环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饿重要意义,以及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据刘强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了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再生资源,开发“城市矿山”,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财政安排。
  再生资源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物,尽管在多数时间,多数的再生资源以城市生产、生活垃圾的形式出现,但在循环经济中再生资源的利用是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部分。刘强以具体的数字介绍了我国再生资源的品种、数量,据介绍,2008年我国共回收再生资源1.23亿吨,价值总额为4147.58亿元,约占全国GDP的4%,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占全国GDP的7%。
  作为政策驱动性产业,循环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政策的安排,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以实现减少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的行业发展本质属性。刘强对山东省发展循环产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是做好政策安排,在国家政策统一要求下,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有基础的高校合作建立循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另外就是大力强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提升我省循环产业利用再生资源的层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