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产法制 > 正文

“掘智”专利文献宝库——济南市扎实推进全国专利信息利用试验基地建设纪实

2010-08-10 16:36:05   作者:记者 潘庆照 通讯员 张明燕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专利文献是世界上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最全面、最系统的信息资源。它集技术情报、法律情报、市场情报、战略情报于一体,同时具有数量庞大,范围广博,公布速度快,技术内容完整、详尽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2008年,济南市被确立为全国首家专利信息利用试验基地,走上了挖掘专利文献“智力宝库”的先行之路。 


企业博弈市场的“智力宝库”


    据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全国最大、最权威的专利信息及文献提供者,该局专利文献部已收集全世界170多个国家,4000多万件专利文献,每年还以150万件的速度递增,内容包括2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专利说明书全文,以及32个国家、两个国际组织的专利公报、专利文摘、专利检索工具。如果把这些信息加工整合,分析研究,就可使其成为企业博弈市场的竞争情报。通过查阅专利文献,不仅能够检索到世界上每年90%-95%的发明创造,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
    专利文献与其他文章不同,它没有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把专利数据提供给社会,为社会、公众提供专利信息共享的平台,为科研人员创造专利数据共享的条件。“企业要善于利用专利文献。”国家知识产权局出版社专利信息部信息服务处刘力处长表示,专利信息贯穿企业研发的全过程,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它不仅可以非常方便地检索到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它进行数据整合和定量分析,从技术角度了解本行业的国际最新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动态,并将这种技术战略分析融入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中,从而使企业对未来的产品市场竞争做出正确判断,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企业的研究开发方向和经营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


济南企业“掘智”意识亟待提高


    专利文献妙用多多,却被大多企业忽视。国外企业往往是“资金未到,专利先行”或“产品未到,专利先行”。但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还没有意识到专利文献的作用,专利文献往往束之高阁,乏人问津。今年,在济南市专门面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的调查中,竟然有82%的企业和科研人员没用过专利文献,甚至有48%不知道专利文献的用处。
  据了解,济南市从2002年就成立了专利信息中心,该中心是集专利检索、专利战略研究及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性咨询服务机构。目前已拥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识产权法律专家、信息研究人员、外文翻译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配备了自1985年以来的中国专利全文说明书、专利文摘数据库全套光盘和专利公报。200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济南市政府合作共建“济南·中国数控机床和重型锻压设备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成为继武汉、西安杨凌、长春、沈阳之后,第五个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的城市。2004年又争取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获得包括中、英、美、法、德、日、瑞士及欧洲专利局、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组织等“七国两组织”专利文献数据1300万条。2007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配备全领域数据库和专利信息分析系统的地方单位之一。至此,济南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已成为全国拥有最权威、最齐全的地方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之一。目前,已经为济南市汽车、环保、生物制药、烟草、电力、通信、测量控制、衡器、塑窗机械等行业建立了相关的行业专利数据库20多家,并配备了战略分析软件,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济南市在专利信息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是显而易见的,但因为企业对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数据库的用处不甚了解,专利信息利用推广仍任重而道远。


勇做挖掘“智力宝库”的先行者


  2008年底,济南市被确立为全国首家专利信息利用试验基地,济南市知识产权局优选技术人员进京学习和掌握分析系统的安装和各功能模块的应用,面向全市举办企业专利数据库及分析系统培训班,从基础知识和操作使用角度对企业进行培训,并将参加培训企业分解到人。同时,济南市知识产权局优选50家企业无偿提供企业专利信息分析软件系统,指定专人负责将软件系统安装至企业,指导企业使用并进行回馈调查。
  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基础上,济南市知识产权局举办高层次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专利信息利用研讨会,重点向企业高层人员讲解知识产权战略内容;邀请国内专利信息利用先进单位介绍专利信息利用经验。同时,从100家企业中优选3家企业,以企业一个产品或技术点为切入点,建立以产品或技术为核心的专业数据库,积极探索深化专利信息应用。引导企业利用专利分析系统建立自身的专利信息库,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专利工作的开展。目前累计企业专利数据库数量达到100家,提高了企业科研项目的创新起点和科研目标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