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产法制 > 正文

高校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主力

2010-01-26 17:46:35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日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三大奖通用项目中,68.5%的项目由高校获得,比2008年度高校获奖项目数增加了3个百分点。国家技术发明奖两项一等奖均被高校摘取。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高校科技奖励报告2008》显示,近5年来,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国家科技进步奖是高校获国家级重大科技奖励中数量最多的重要奖项。2009年度,高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151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68%。而从2005年到2008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占总获奖项目数的62%,具有绝对优势。


近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半数以上为高校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奖项,获奖项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
  在2009年度的颁奖中,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6项,占授奖总数的57.1%。从2004年到2008年,高校共获得自然科学奖95项,占授奖总数的56.5%,其中共授予一等奖2项,均为高校所获。近6年高校获奖数占每年度授奖总数的比例基本在一半以上,这印证了高校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及其团队的项目,从最初提出基本概念,一直到最终研制成功全新的原型器件,历经了19年。2008年度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及其团队的项目也是历时15年。山东大学教授王小云及其团队在“国际通用Hash函数的破解”项目中,历经10年没有白天黑夜的攻关,成功地向世人证明了“没有密码是破解不了的”。


高校技术发明能力越来越强


  2009年度,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为31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9.5%。从2005年到2008年,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从55.88%增加到81.08%,呈逐年递增趋势。
  国家技术发明奖作为我国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奖项,体现了我国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要获得该奖项,不仅技术发明要新颖和先进,还应当具有实用价值,能够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从2005年到2009年,5年来产生的8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高校占了7个。这充分说明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原始创新和技术发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广军带领的课题组,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制出“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应用于我国7项重大航天型号和空间计划,以及16家国防工业和科研部门的关键技术攻关,在10余家民营企业机电装备和自动化装置的开发与生产中创造经济效益1.35亿元。
  浙江大学教授骆仲泱率领的课题组在自主创新的研究过程中,获得发明专利6项,负责和参与起草4项国家标准及多项行业标准。他们研发的“电厂锅炉循环悬浮多级增湿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已在十几个省市的30多家电厂推广应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国际上该技术的进步,获得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