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家涛 张颖辉)到“十三五”末,山东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1%左右……近日,《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全省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高起点谋划全省科技创新工作。12月21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等对《规划》作出解读。
《规划》共分八章,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了“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全省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1%左右,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60人年;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左右;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更加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00家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左右,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全省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呈现出速度变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特征,这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李储林表示,《规划》设置的9项指标,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山东要走在前列”要求为指引,高点定位,着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前列。同时,突出全省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支撑引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创新型省份建设六大主要任务,具体包括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构建开放融合的科技合作新格局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据介绍,在任务部署和发展目标设定上,《规划》充分对接省“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围绕加快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这一总目标,从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路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同时,既注重问题导向也突出可操作性,聚焦我省科技创新短板,准确把握我省“十三五”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体现了对未来发展的引领。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