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精准滴灌,科技“活水”润乡村

2016-09-02 17:54:38   作者:高家涛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盛夏农闲时节,菏泽市巨野县太平镇潘庄村内却少有人闲在街头树荫下纳凉。与此同时,村里的信德服装厂、二福首饰加工厂等几家村办企业内热闹非凡。
    现年60岁的赵发文老人正和一群老姐妹在二福首饰加工厂的“老妈妈工作室”内忙碌,“以前,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也就只能待在家里帮着带带孩子。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干点活,有点啥小毛病也不必再找孩子要钱了。”老人说。
    赵发文是村里的贫困户,而像她一样在首饰加工厂内打工的村里的贫困老人还有20多个,“现在每个月收入都在六七百左右。”二福首饰加工厂厂长潘跃令说。
    潘跃令,曾经也是潘庄村的一个贫困户,而今,他不仅成了“村级企业家”,还玩起了“高科技”——成为云农场村级服务站负责人。仅云农场一个项目,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就实现了销售收入20万元。
    潘克团,潘庄村信德服装厂厂长,在过去一年间,他的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家庭小作坊一跃成为现有员工40多人的企业,今年上半年企业效益同比翻了一番。
    改变的不只是潘跃令与潘克团,在他们的带动下,潘庄村几乎每个贫苦户家中都有人在村办企业里打工,也找到了脱贫之路。
    类似潘庄的改变,在另外四个山东省科技厅第二轮第一书记对口帮扶村——太平镇中邓楼、小集子、朱丛、张罗几个村里也同时在发生。
    夏芝占是小集子村森淼木业有限公司老板,一年前,他的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屡屡遭遇退货。而今,他的企业已有员工70余人,生产的仿天然科技木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出口至韩国等地。在他的企业里,贫困户工人也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改变的还有村容村貌。在张罗庄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颇为引人注目。据第一书记李天涛介绍,去年这个村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契机,建立起卫生保洁制度,聘请了专职保洁员,配备了垃圾桶、垃圾箱,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在帮群众革除陈规陋习的同时,村居环境也大幅改善。
    在朱丛村,一处落成不久的休闲广场上,几个儿童正在健身区玩耍。广场周边,是整齐的银杏树和草坪。但就在一年前,广场所在区域还是一个堆满垃圾的臭水塘,污浊的气味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在第一书记赵勇的主持协调下,建起了这个休闲广场。现在,这个广场已经成为村民纳凉休息的场所。
   改变缘何发生?
    山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省科技厅第二轮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刘赤兵这样解读:“作为省科技厅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科技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在过去一年间,我们主要从人才、平台、项目三个方面着手,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打造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精准就业的科技扶贫新模式,帮助帮扶村实现真脱贫。”
    虽然过去一年间这五个村里已有346个贫困户、943人实现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的80%以上,但在刘赤兵看来,他们的帮扶工作仍然只是“刚刚开始”,“更重要的是建立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彻底为贫困户‘拔穷根儿’”。
    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山东省科技厅驻村第一书记打造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纪实,解读这五个村依托科技、改善生活、精准脱贫的改变之路。
(记者  高家涛)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