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瞄准”农村需求 发力科技扶贫

2016-07-05 18:50:18   作者:马春新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今天的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针对性、集中性强,很接地气,专家推介的很多项目都是我们村里急需的。”在629日召开的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大会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上,来自邹城市大束镇官厅村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冯朔对记者这样表示。
    冯朔原来是邹城市审计局的一名干部,从去年6月份起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有很多村民都在寻找适合本区域、自身能力的科技项目,但苦于资源有限,很难寻找到合适的。此次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因地制宜  为农村找合适的项目
    此次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是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大会的一大“创新点”。
    在对接会上,来自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及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向参会的280多名来自西部经济隆起带七地市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发布了147项精准扶贫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都经过了专家的精挑细选,是适合村级经济发展的科技项目。
    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的郝文波作为省直部门驻泗水县圣水峪镇西仲都村的帮扶第一书记参加了此次对接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圣水峪镇是个蔬果种植大镇,近年来正致力打造以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此次参加对接会,也是为了来寻找适合圣水峪镇发展的科技项目。
    在看了对接会主办方准备的《科技精准扶贫项目汇编》并听了专家介绍之后,郝文波表示,他对山东农业大学的“物联网智能测控及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技术颇感兴趣,在对接会后,将与专家联系详细咨询。
    临沂市兰陵县尚岩镇朱庄村市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廉士弟表示,他希望能在对接会上找到适合村庄种植的辣椒品种,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辣椒品质。“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与电商合作,为村里种植的辣椒找到一个稳定的销路。”
    冯朔则表示,“大束镇气候较为干旱,我们希望能够找到类似金银花的经济作物种植项目,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汶上县扶贫办副主任宋世民也参加了此次对接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各地土壤、气候不同,适合的种植、开发项目也不同。此次对接会征集了许多适合村级经济发展的科技项目,让各个乡村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科技项目。与专家对接好之后,可以促成“多点开花”的局面,加快脱贫工作进程。
    精准对接  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时连辉在此次对接会上发布了他的团队所研究的“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及全营养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等技术,引起了不少与会者的关注。
    他介绍,目前,农村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下降等,这些问题导致一些农产品都是低端产品、价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所以,目前急需大量的实用性农业科学技术来与农村对接,但受条件所限,一些地方找不到合适的项目。
    与此同时,一些科研院所的科技项目面临着推不下去的困境,项目与推广脱节。此次对接会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接,把政府部门、驻村第一书记、科技人员等各方面的优势结合,“瞄准”农村需求,精准发力。技术推广应用后,对于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强调科技扶贫,我的理解就是针对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用科技手段、应用技术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只有瞄准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精准对接”。时连辉说。
    邹城市中心镇后南宫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松表示,他对时连辉教授发布的“全营养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非常感兴趣。“现在,不少地方在使用肥料中确实存在过度的问题,测土配方施肥是个不错的方法,回去以后我会慢慢引导村民改变观念,推广新技术”。他说。
    山东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杨英阁在会上发布了一批适合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的农业科技成果,其中包括在不久前荣获201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杨英阁介绍,对接会结束后当天他就接到了不少第一书记的咨询电话。“不少人都对食用菌项目很感兴趣。还有一位第一书记咨询藕的新品种问题,正好农科院水稻所有适合的技术,我立刻帮他们取得了联系。”
    科技扶贫  为第一书记工作提供“新抓手”
    不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次对接会为他们寻找合适的村级经济项目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与参会的农科专家、科研院所保持联系,为村民介绍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的经营模式。
    对此,此次技术转移大会承办方之一、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主任刘灏表示,“对接会结束后,我们还会通过跟踪服务等延展措施,继续推动精准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精准扶贫”。
    济宁市下派干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程守栋认为,此次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省、市各部门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在促进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他们在工作上也常常会发现一些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在农业科技方面。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架起一座桥梁,集中发布适合村级经济发展的科技项目,是对第一书记工作的很好补充,也让他们的工作有了抓手,能够找到适合所在村脱贫发展的针对性项目,更好的开展帮扶工作。”他对记者说。
    程守栋表示,举办大规模的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在济宁也是首次,“这次对接会推介的项目技术含量高,更重要的是针对性强、接地气,易于被老百姓接受和推广。把科技与第一书记工作结合,是非常好的形式,对于脱贫而言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希望这样的对接会能够常态化,一直搞下去。”
(记者 高家涛  见习记者 马春新)
 
会场镜头
农民果树专家现场推介苹果新品种
    “我可以提供树苗、技术,帮着你们种,销售方面可以使用已经注册的统一商标,用统一的品牌。”629日,在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大会科技精准扶贫对接会上,陈爱武正在积极向参会的第一书记介绍自己选育的苹果品种“岳香”。
    “能够与贫困村对接,既能给第一书记帮扶村提供项目,也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推广。”陈爱武说。
陈爱武,来自新泰市岳家庄乡北邱村,是当地有名的农民果树专家。“岳香”苹果品种,是他自己选育的苹果新品种,据陈爱武介绍,“岳香”品种性状优良,6年生亩产超过3000公斤,9年生亩产达到5000公斤,成熟期处于早熟与晚熟品种之间,能避开苹果上市高峰期。目前,已经获得了山东省林业厅审定。
    1982年,陈爱武就开始接触苹果种植,之后热衷于苹果优良品种的选育,他看中了优良品种带来的可观效益。“1995年,乡里果树种不好,老百姓技术不高,产量不好,苹果价格不到一块钱,效益低。而优良性状的苹果,一斤却能卖到两块五。高效益激发了我选育优良品种的热情。”陈爱武说。
    目前,“岳香”已经在省内外推广了10000多亩,给陈爱武带了近100万元的经济效益。
陈爱武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赢家”的同时,也成为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扶贫人。新泰市天宝镇天宝四村是他的对接村之一,已经种植“岳香”50多亩。对于科技扶贫工作,他有自己的打算。“为贫困户提供配套服务,帮助他们脱贫。另一方面,扶持大户种植,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陈爱武说。
(见习记者 马春新)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