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西部隆起新动力

2016-07-05 18:47:33   作者:郭春雨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如何让置之高阁和“躺在”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嫁出去”?怎样让企业找到称心如意的技术或人才?629日,山东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济宁市科技局、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联盟当起了“红娘”,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共同举办“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大会”,为企业和高校院所牵线搭桥,打通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发展难题:“缺的技术来了、缺的专利来了、缺的人才来了。”
    在当天举行的科技成果推介与对接洽谈活动中,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精细化工以及新材料四个专场推介与对接洽谈会场座无虚席,在走廊上加了两排座位后,后来入场的企业代表,干脆一屁股坐在会议室里的台阶上——
    “这个会太不一般,太好了,太及时了!”参加完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成果推介与对接洽谈会,山东万世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本森连续用了三个感叹词表达参会心情。作为行业内的“独行者”,万世机械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专业从事混凝土激光整平机的高科技企业,找到合适的技术和专家并非易事。
    “没想到我们缺的技术来了、缺的专利来了、缺的人才来了。”朱本森告诉记者,目前已经“锁定”了几个专家,等回到公司后我们将会重新进行深入的对接洽谈,“希望能够找到适合的专家和先进技术,对公司产品进行持续改进,推助公司产品更快进入市场应用
    活动签约现场,山东兖煤黑豹矿业装备有限公司同中国矿业大学签约“联姻”,作为各自翘楚,这次合作可谓是“龙头碰撞龙头”,看点满满:
    在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现实环境中,和煤炭关联的企业应该如何突破行业壁垒?作为国内领先的矿业装备机械制造商,黑豹装备公司选择通过技术升级,将公司的设备技术向更高、更强、更尖端处转型升级,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此次与中国矿业大学的合作,就是技术升级的重要一环。
    “公司发展了16年不容易,在失去大量市场需求红利的前提下,公司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把产品做到最好,让煤矿用的好、用得起。”公司董事长宋如海介绍,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掘锚护一体机的研发已经更新到第三代,虽然实现了掘进、锚装、支护的结合,但在锚装作业时,由人来控制钻孔位置,找孔时间长,制约了锚杆支护的速度,影响了掘进速度。此次与中国矿大合作,就是希望借助他们的科研力量,对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将产品打造成高端智能化的掘锚护一体机。
    “等产品升级成功后,不仅会在国内应用,在俄罗斯等煤矿大国,同样能够做到技术领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宋如海说。
    成果转化对接:由点到面  打包服务
    除了合作签约的项目,山东农业大学此次同时带来了110多项科技成果进行展示。
    “现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很高,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我们学校也存在这种情况。”山农大科技处张友朋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没有把自身的专利技术“打包”好——即将其研究的科研成果协同起来,能够同时服务企业生产需要的多个环节。这就造成了高校研发和企业需求的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难点。”
    正因为如此,山农大将下一步的成果转化对接重点转移到和企业进行对接。此次签约的项目,意义不仅在企业——利用山农大建立的农业大数据中心一系列成熟的农产品数据分析技术,为签约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也在山农大——是山农大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打包”服务企业的一次有益尝试。
    同样是看重在会上与企业的直面对接,山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和邹城本土企业合作的历史可谓源远。在十多年的合作基础之上,此次同山东福禾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签约,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申请。其中,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服务产业、孵化企业为目标定位,重点开展食用菌全产业链条关键技术的研发,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新型合作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广大农户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培养行业创新人才和培训技术人才等工作。在农科院参会代表任鹏飞看来,此次与研究院合作,能够产生以点辐射面的效果,技术对接、受益面更广。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是传统农业区,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劳动力资源,同时脱贫的愿望强烈。”任鹏飞介绍,食用菌的栽培种植在西部经济隆起带范围地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次签约,将重点进行三个方面的升级研发:首先是建立科学系统的食用菌技术体系;其次是栽培技术、模式上进行优化;第三是产业链条上进行延长升级,让食用菌的生产栽培,成为西部经济隆起带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瓶颈破题:互联网+让技术交易“永不落幕”
    通过对接,企业找到了技术,兴高采烈;科研院校转化了成果,喜气洋洋。而与他们同样高兴的,还有带队来参会的技术转移工作人员。
    聊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招商促进科科长丁晓春此次精选了6家企业来参加本次技术转移大会,分别涉及仪器仪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聊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所重点关注的领域。作为长期奋斗在技术转移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在丁晓春看来,技术转移对接会的举办应该成为常态化,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手段让技术交易“永不落幕”。虽然此次会议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步联动,启动了包括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鲁南技术产权交易平台(鲁技网)以及西部经济隆起带技术转移联盟各市的专业平台,参展项目、企业同时在这些平台上征集和发布,双方可以直接实现线上的对接,但技术对接的“精细化”上仍然可以更深入、更细致,这就需要各科技局在工作中进行创新。
    “为了配合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我们在日常与企业的对接中使用QQ、微信等通讯软件,同时组建了QQ群,把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老总都拉入群,定期发布技术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做法也被当做案例在东南大学对外技术转移工作中进行了学习推广。”丁晓春说。
    此次技术转移大会虽然已落下帷幕,但技术交易在西部经济隆起带这片热土上却方兴未艾。省政府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中提到,“西部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技术转移,助推西部隆起。技术转移大会为西部经济隆起带的企业和高端科技、智力资源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契机,更为整个西部经济隆起带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成为突破其“科研院所少”、“高端人才引进难”的发展瓶颈的破题之举。
(记者 郭春雨)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