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两区一圈一带”区域战略在齐鲁大地上次第推进,统筹陆地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山东为全国区域战略发展趟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路径。
改革创新是红利,区域战略是红利,科技驱动也是红利。
2014年,山东省科技厅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调整科技工作布局,积极为我省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全面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服务和支撑——
在“蓝黄战略”上,积极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在“一圈一带”战略上,编制相关规划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积极融入,致力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
过去一年,科技创新在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驱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助力“蓝区”战略
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
2014年,省科技厅围绕打造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示范点的要求和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科技研发平台的目标,积极推动海洋国家实验室大胆探索,建立去行政化开放式运行模式。
其中,配合科技部在青岛召开了海洋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推进会,明确海洋国家实验室理事会组成方案,提名国家基金委原主任陈宜瑜院士为理事会理事长,推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此外,密切与国际海洋研发机构合作,加快筹建工作进度,在搭平台、聚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邀请全国政协视察团实地考察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将对海洋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等经费支持议案列为2015年全国政协第一次协商议题,将为保证海洋国家实验室的运行提供支持。
目前,海洋国家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省市两级政府已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西区一、二期13万M2基础设施建设,东区规划建设的2万M2即将封顶,已具备研究团队和科研设施入场的基础条件,为明年上半年实验室试运行奠定了基础。
按照部、省、市三方共建协议,省级财政连续3年支持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经费4亿元,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2.72亿元。配合海洋国家实验室科研工作进展,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联合基金已经投入8000万元,支持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4个海洋研究中心项目。
此外,省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启动透明海洋等重大科技工程,同时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平台建设,支持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海水养殖、海洋产品高值化开发等50多个科技计划项目,为我省蓝色经济乃至国家海洋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黄区”建设新突破
积极申建黄三角国家农高区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科技厅按照“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创新模式,紧紧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聚集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打造高端科技支撑平台,成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差异化发展的又一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政协、民革中央视察调研黄三角农高区建设并给予具体指导,全国政协已将调研报告报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民革中央向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议”政协提案,黄三角农高区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省科技厅集中精力强抓筹建工作,经科技部、国土部、住建部等中央部委同意,打破原有思路,按新建高新技术园区办法申建,相关报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黄三角国家农高区规划范围内已建成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科院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农科院综合试验基地、中国林科院试验研发基地等十余个研发平台。申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各项条件也已经具备。
科技支撑“一圈一带”
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科技厅编制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科技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科技发展规划》,对科技支撑“一圈一带”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和高标准规划。
按照思路创新、工作落地的基本要求,省科技厅以构建新型科技创新组织为抓手,立足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协助支持组建了天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清华大学MEMS (微机电系统)产业研究院、临沂中德创新中心等一批工业(产业)研究院,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德州、淄博、东营和聊城中心也列入中科院规划当中,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进一步提高了“一圈一带”自主创新能力。
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依托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和现有国家、省级高新区等平台,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式发展。
此外,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科研创新基地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在西部经济隆起带,重点布局建设枣庄锂电池、滕州机床、临沂医药、沂南电动车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医药大平台和医药产业孵化基地辐射带动,支持西部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在加快支持西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粮食丰产增效、家庭新型农场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加快创建半岛创新示范区
2014年,省科技厅发挥山东沿海区位优势,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制定了系列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发展的措施,积极推进以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6个国家高新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主体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着力在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使用、公共管理服务等领域、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建成以蓝色经济为主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发挥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地方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
此外,还实施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重点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内10家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