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科技局局长 李春玲
去年,潍坊市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潍坊高新区新兴高端产业“63513”工程被确定为全省示范工程。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筑自主创新体系
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新兴高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提供保障。
一是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平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的歌尔声学研究院等13个公共研发平台,已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开发新产品160多个。潍柴动力研究院研发的蓝擎系列柴油机,塑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全自主产权品牌。目前,全市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423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12家。培育重大科研成果390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晨鸣集团的“速生杨高得率浆的酶精制和配超高档铜版纸关键技术”等两项成果被评为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组建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等10家技术创新联盟,组建天维膜等1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全市产学研合作基地达到126个。盛瑞传动采用“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开发模式,积极与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自主研发出世界上唯一的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器,打破了高档变速箱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被科技部确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AT项目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际合作重大专项。2011年12月,科技部、省科技厅和潍坊市人民政府举行了样机投产下线仪式,实现了批量生产。科技融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已建成四大数据库,促成20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起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引进新兴产业项目100多项。
三是构筑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构建起技术转移、创新抚育的平台体系。目前全市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156家。认定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经济区孵化器、光电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7家,累计孵化企业460家。推动总投资32亿元、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孵化器建设全面启动,使其成为培育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摇篮。
强化集群发展,推动新型高端产业做大做强
去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4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4.9%。
一是推动新兴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总数达到324家。潍柴动力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山起重机、富维薄膜等14家企业创建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已形成大企业群体带动、中小企业链式环绕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特别是半导体照明产业,以浪潮光华、中微光电子为龙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全市安装大功率LED路灯10.28万盏,应用数量居全国首位。在2011年12月全国“十城万盏”试点工作现场会上,我市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的代表,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对我市工作机制、运营模式、技术创新等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是加快特色基地、园区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基地和园区。形成潍坊光电、磁电装备等3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总数达到6家,形成了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潍柴动力、歌尔LED等特色园区。尤其其华特磁电为龙头的磁电装备基地,成效明显,70多家中小企业链式环绕发展,自主研发出了100多个高端磁电产品,销售量占到全国磁电产业高端产品市场的60%以上。基地、园区已经成为我市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发展的示范区、隆起带。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我们从实际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资金中拿出1500万元,设立潍坊市实际科技风险投资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新兴高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逐年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到2015年资金规模将放大到1.5亿元。更大力度地聚集各种科技资源,组织争取国家、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76项,其中浪潮光华、领潮化纤等项目被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常规转化重大项目。同时,把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作为增加科技投入的重要渠道,通过创新平台建立、科技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多种措施,助推美晨科技、日科化学、豪迈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上市,融资23.4亿元。目前,全市33家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实现了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强化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健全完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为全市新兴高端产业发展构筑良好环境。
一是创新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工作纳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高新技术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新兴高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在工作部署中,市委、市政府都把科技工作当做重要内容进行安排,2011年把实现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投入的突破作为全市“九个投入突破”之首,有力推动了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是创新责任考核办法。层层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制,以科技投入、新型高端产业发展和研发平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完善指标考核体现,将高新技术作为定量指标,还增加了创新项目、孵化器等加分指标,考核内容作为全市最大表彰事项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三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认定和量化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优惠扶持政策,重点扶持新兴高端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率、研发经费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