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创新之举 开局之变——2011年济南市科技进步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2012-02-07 23:01:50   作者: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李月明 刘全祥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2011年9月7日,《济南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至“十二五”末,初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并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先进行列。
    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奠基并扎实推进,创新驱动科学转调的作用日益突出,济南市科技事业喜获累累硕果——
连续第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7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
    成功入选国家软件名城,成为继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落户济南高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济南)示范基地正式启动;
    2011年,济南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79.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66%,比年初增长1.01个百分点。
    回眸2011年,济南市科技项目建设、产业集聚、自主创新、科技管理等工作,可谓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开局之年的一个个精彩之笔,离不开济南科技人的谋略和智慧,更来源于全市科技人的务实和不懈的创新之举。


转调之举:创新“发动机”动力十足


    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光文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济南的未来发展趋势:济南市正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门槛上,必须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将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科技进步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就需要给发展换个“发动机”,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提升济南市的创新能力、内在活力和抗风险能力。
    为了让科技创新这台“发动机”动力十足,并能够持续平稳地运转,济南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济南市“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狠抓重大科研平台建设。
    2011年,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济南)示范基地、济南云计算中心等相继揭牌启用。这些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大大激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潜力,培育了新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增长点。
    在着力建设国家级科研大平台的同时,济南市科技局积极推进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实现内涵式发展。2011年,济南市新增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总数达到4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总数达126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达63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总数达15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总数达56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总数达153家。齐鲁电机、齐鲁制药、圣泉集团和福瑞达四家企业进入重点实验室建设阶段。
    借省会城市高校、科研院所比较多的优势,济南市科技局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合作,成功组织了第二届济南大学-济南市科技合作论坛;济南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与济南市科技局科技信息研究所签署了科技信息与决策咨询研究合作协议,启动开展科技信息研究与决策咨询研究全面合作。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39 家,促成重点科技成果转化189项。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市科技服务中心被批准为济南市政府行政审批分中心,并被济南市行政审批中心评为优秀服务大厅。据济南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统计,全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7.4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30%,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技术市场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借力高层次重大研发平台等比较系统的创新平台体系,济南市科技局围绕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积极推动“三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济南市共实施市级重大专项22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7家(总数达到353家)。共建成国家级科技园区5个、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8个、863成果转化基地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新区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日趋强劲,综合实力居全国83个国家级高新区第13位。
    2011年,济南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79.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66%,比年初增长1.01个百分点,在突破资源瓶颈、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济南全市3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软件企业(73家)所占比例达到21%,软件业务收入达610亿元,软件产业占全市GDP比重比创建前提高了2.6个百分点,跃升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强企之举:活力迸发攀高峰


    近期,济南二机床集团成为国内媒体追逐报道的一大热点。
    原来,济南二机床集团在福特汽车成套冲压装备国际竞标中,一举囊括其美国两个工厂5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其中4条冲压生产线将安装在美国底特律的福特总部所在地工厂。这是福特汽车近二十年来首次采购非欧美国家生产的成套冲压装备,也是济南二机床集团赢得的国际最高水平的成套冲压装备订单,这标志着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冲压装备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实现重大突破。二机床的这一订单,恰恰得益于该公司所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
    据了解,2011年,济南市共争取省级以上项目155项,累计资金达1.96亿元。在市级科技项目上,根据培育新信息产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新医药及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装备业等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两大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十二五”产业规划要求,向各类企业下达市级计划546项,安排经费1.35亿元。
    2011年,济南市新增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家,总数达38家;新增市级创新型企业30家,总数达134家;新认定省级创新联盟13家,总数达20家;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6家,总数达到12家;新认定济南市自主创新产品128个,累计达379项。全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奖43项。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8564件,授权量1132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125件,同比增长49.33%,授权量1623件,同比增长28.81%。我国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存储器封装测试生产线在浪潮产业园上线投产,对进一步加快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化进程、提升中国IT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电力研究院等单位研制的智能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济南二机床集团研制的大型快速智能冲压装备、济南友邦恒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济南市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2011年全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奖43项。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8564件,授权量1132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125件,同比增长49.33%,授权量1623件,同比增长28.81%。


惠民之举:科技扎根田间地头


    在平阴县,有一处占地500亩的中药种植示范田——济南禾宝中药材基地,这是济南市第一批9个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之一。科技特派员余椿生研究员帮助公司完成“玫瑰花与中药材间作试验”等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 “公司+基地+培训中心+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平阴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每年以15%以上的速率递增,建成了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在订单农业的保护下,药农也尝到了“甜头”,亩收入5000元以上。
    济南市“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富民和强市的有机统一。济南市科技局实施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工程,让科技扎根田间地头,给农民百姓带来了切实的实惠。
      目前,济南市共认定了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9个,已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50人。自济南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以来,相继出台了《济南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济南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转化,延伸了县(市)区科技工作的内涵,创新了科技服务的手段,为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目前,济南市10个县(市)区都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以特派员为主构建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初步覆盖到全市50%以上的乡镇,累计引进、示范推广了粮食、蔬菜、林果、畜禽、花卉等新品种193个,推广新技术163项,10大种业企业自主创新种质18份,引进创新种质73份,推广新品种面积20万亩,与农民或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21个,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0多万份。据统计,济南市2011年共实施各类科技特派员项目178项,县(市)区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5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亿多元,实现利润2.9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幅10%以上。
    济南市科技局坚持民生为先,紧密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城市管理与公共安全、医疗卫生与人口健康等领域大力开展社会事业科技攻关与示范,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让市民能切身感受到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看病更加方便有保障、居住更加健康舒适、环境更加洁净优美、生活更加和谐美好。2011年,济南市科技局大力加强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新争取到省级项目2项,经费5000万元;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2011年引进示范应用混合动力公交车100辆,纯电动公务车26辆,目前济南市示范应用新能源汽车总数达到226辆。


创城之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蓬勃发力


    2011年11月22日,2009-2010年度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结果由科技部公布。济南市十个县(市)区全部成功通过。济南市连续5届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历下区、市中区等7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创历届新高。
    自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后,济南市科技局紧紧抓住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狠抓重大平台、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等重点工作,加速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激励政策上,出台了《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成功召开了全市科技进步暨创新型城市建设表彰大会,兑现奖励资金达5379万元;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免抵力度,2011年,共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6.58亿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1.8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很好地提升了济南市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城市形象。
    人才建设上,加强优秀创新团队建设,2011共新培育济南市优秀创新团队10个,总数达20个;新培育“科技明星计划”50人,总数达435人;新培育“留学人员创业计划”14人,总数达116人。引进“5150”人才163人。还出台了《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齐鲁人才特区”的意见》,依托济南高新区、面向全市、辐射全省,建设“齐鲁人才特区”,打造了一个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和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2011年11月,济南高新区被中组部授予第三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主体建设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专利、品牌、商标、标准”战略,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7个,总数达35个;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42个,总数达214个;新增地理标志集体商标7个,总数达16个;新增出口国商标注册9个;制定国际标准1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回顾2011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冯光文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科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孕育新的希望,新的征途承载新的梦想。2012年,全市科技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的决心,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树立跨越发展的雄心,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共同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开局之变振奋人心,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新的号角吹响之际,让我们共同期待、见证创新泉城带给我们的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