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科技高地正崛起——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扫描

2011-11-22 15:58:25   作者: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赵景辉 吴林燕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现代派沃泰自动变速箱(山东)有限公司第一台测试产品下线

    走进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道路宽广、洁净,一排排厂房错落有致,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屹立在宽阔的道路两旁。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正是上上下下多年来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和坚持,才使得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常务副主任王熙向记者介绍说。
    近年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不断探索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路子,努力创新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的新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使得该区高新技术产业“质”在不断提高,“量”在不断壮大,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日渐凸现。


“点面结合” 打造科技型创业梯队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由点及面、提质增量,在点上下功夫,在面上做文章。2007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制定出台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高新技术产业三至五年发展规划,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按照“壮大队伍、扩大规模、形成梯队、提升实力”的思路,不断深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加强科技规模型、成长型、初创型三级企业梯队建设。
    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在深圳、广州、北京、西安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的城市进行招商,通过设立招商机构、聘请招商顾问、以商招商等形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取得积极成果。先后引进了鲁光电子、京蓝环保、华轩新能源、佳宇实业、威胜航空、日纳科技、国软软件等31个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初创型和产业化高新技术项目。
    另一方面,加大产业培育力度。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金马集团、双港活塞、鼎新玻璃、中泰科技、旭日电子、嘉宏生物科技、凯讯电子等一批成长型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该区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家。
    通过“引”“培”两手抓,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有一组数字见证了该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96%;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7.1亿元,是06年的6.44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01%,比06年提高了15.05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增幅居全市第二。


强化平台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保持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该区积极落实各项鼓励扶持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迎接市场挑战提供动力源泉。
    在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上,积极引导,落实政策,支持鼓励。近年来,该区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导,推动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该区70余家科技型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全部建立了研发机构。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研发平台,对重点企业研发中心在科技计划立项、信息共享、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山东洁晶集团和金马工业集团建立了省级研发中心,为全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树立了榜样;中泰电气、华轩新能源等18家企业建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港活塞、中泰电气等5家企业成为省级创新型企业;有3家企业成为日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单位。
    在科技创业平台建设上,该区围绕有利于产业集聚及产业链延伸,加强专业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培育、孵化一批在产业链上具有节点作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产业化”的要求,制订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强化了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组织实施了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和引进计划。一方面,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上级业务部门等,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先后邀请各类专家领导进行企业管理、风险投资、业务知识等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人员达2000人次。另一方面,加快招才引智步伐。双港活塞从日本、台湾引进了多名专家进行新产品开发;旭日电子从韩国等引进了多名高工进行工艺革新,成效明显。近年来,引进的部分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如纳米科技的陈罘杲、东方微生物科技的李志清、杉浦热能科技的宋焕臣、翻德能源研究所的赵冬青等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开发的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该区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建立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成立了日照软件园、日照纳米材料研发基地、日照节能新材料研发基地等。即将投入使用的科技大厦,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研发、办公、产权交易、产品展示、信息共享等一系列服务,也是日照市第一家由政府投资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公益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园、服务外包基地、省级人才培训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省级专业园区建设,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学研合作交流上,该区注重引导、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和智力资源,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提高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一批优秀的企业成为该区开展校企合作的标兵。洁晶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学院董事单位以及中科院海洋所中试合作基地;金马工业集团与山东大学合作建立了热模煅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双港活塞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新材料实验室;日照爱康健身器材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建立了健身器材研究中心;中泰阳光电气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超高压电力冷缩设备实验室;华轩新能源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重点实验室;三汇玻璃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了技术中心等。“校企联姻”加快了大学最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培植发展产业亮点上,该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区域性新兴产业,高度关注这些产业的发展态势,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成立了日照软件园,加快了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全区软件开发企业已发展到30余家。节能环保产业:由杉浦科技开发的“瑞的”牌红外燃气中餐灶、壁挂式冷凝燃气采暖两用炉等,已批量生产;日纳科技开发的净水设备等6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华轩新能源,支持企业加强与山东科技大学的合作,开发的磷酸铁锂正极电池材料,填补了日照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空白,锂电池项目及翰超海水淡化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山东双港活塞加强与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了“镍铁合金中镍中锰耐磨镶圈”,采用从镍矿中直接提炼镍铁合金,改进耐磨镶圈的标准成分,在不改变产品固有性能的前提下,可使生产耐磨镶圈的成本大大降低,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双港”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三汇玻璃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出了高硼硅玻璃炊具系列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高硼硅玻璃炊具生产方面的空白。


借智选优强化对上争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近年来,该区通过坚持“好中选优、借智提升、专家把关、积极争取”的原则,认真研究掌握国家、省、市科技发展支持重点和扶持政策,积极申报争取各级科技计划,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争取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0余项,获无偿扶持资金900余万元。
    二是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获无偿扶持资金2600余万元。
  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项;国家创新基金5项;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2项;省创新基金3项;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1项;省信息化工程专项1项。通过争取和实施各类计划项目,增强了企业创新意识,锻炼了企业研发队伍,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知识产权方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共申报各项专利1260件,授权982件,其中发明专利169件。该区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予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单位,4家企业被认定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70余项,市级160余项。
  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为该区加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二五”期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借助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发挥科技服务、引导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层次高、实力强的科研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