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姜大明(省委副书记、省长):以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2011-11-01 15:55:12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姜大明在演讲中指出,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海洋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传统海洋产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需要海洋科技的应用与推广;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海洋科技的重大突破。二是随着沿海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环境污染加重,突发事件频繁,海洋公益服务水平亟待提升,这些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加以解决。三是拓展海上发展空间需要科技创新,领土安全与主权维护、国际航运安全、公海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竞争,实质上是现代海洋高科技的竞争。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着力突破海洋经济核心和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满足海洋资源环境重大需求,重点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监测观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深远海等前沿技术;围绕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新技术;围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攻克海洋渔业种质与病害防治、滩涂海水灌溉、耐盐碱植物培育与种植、海洋化工应用等创新技术,努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海洋技术的创新发展,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成为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标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了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矿产、海洋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等14个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我们将以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
  在发展海洋产业上,我们将突出抓好“三个重点”,着力打造“四个基地”,加快构建“五个保障体系”。
  “三个重点”: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加快推进一批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二是抓好重点企业培植。把做大做强重点企业作为培植优势产业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完善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高技术企业、精深加工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三是抓好重点特色园区建设。突出海洋产业特色,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海洋优势产业向特色园区集聚。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加快推进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三个海洋经济新区和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区建设。
  “四个基地”:一是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用好用活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青岛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和产业中心,加快建设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启动建设一批大型风电项目和海洋能发电示范项目,重点开发海水淡化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和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和现代远洋渔业,重点建设一批良种基地、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出口海产品安全示范区。加快推进青岛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威海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全国重要的水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水产品物流中心。三是打造现代海洋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洋装备产品,培育一批年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建设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加快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工作,将日照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精品基地。四是打造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洋体育文化产业,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海洋文化产业园、全国综合性海洋体育中心和海上运动基地。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做大做强山东蓝色旅游品牌,把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建设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四大临港物流中心,积极推进东营、潍坊、滨州等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五个保障体系”:一是着力构建改革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启动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争取国家批准建设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新模式、新途径,为深化对外开放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着力构建海陆统筹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组合效应和整体优势,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推进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以青岛港为龙头的东北亚航运综合枢纽建设,形成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三是着力构建资源与能源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和相关配套工程建设,构建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发展燃煤火电,构建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四是着力构建生态建设安全保障体系。以生态海洋建设为目标,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推进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建设和未利用地集中连片开发,加快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建设,积极开展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重点海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环黄渤海海洋灾害预测与防灾减灾中心建设,提高海洋灾害应急能力,构筑海陆空一体的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体系。五是着力构建现代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发展,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金土工程,实施数字海洋工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构筑智能化、高速化、国际化的现代信息网络
  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愿与国内外各区域、各兄弟省区市进一步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海洋领域合作新机制。为此,我提出如下倡议:
  一是继续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我们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一起,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深化在远海、深海等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前沿和国际海洋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在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协作,推动海洋科技人才流动,合作建立各类海洋人才基地。
  二是进一步强化海洋经济区域协作。我们将秉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与各地区一起,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合理布局海陆基础设施,加强重大项目合作,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发展水平,集中培植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我们将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与世界各国、有关国际组织和沿海兄弟省区市一起,加快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分类保护制度、海洋环境准入制度建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督,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着力突破重大海洋灾害精细化预警关键技术,推进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增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