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唐启升(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碳汇渔业在蓝色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

2011-11-01 15:47:09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唐启升院士在演讲中指出,大力发展碳汇渔业是实施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蓝色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生产食物的供给功能,同时也彰显了渔业生产的生态作用,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蓝色经济食物与碳汇渔业在蓝色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碳汇渔业将大有可为。
  唐启升指出,近年来,近海生态系统承受了多重压力的胁迫,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富营养化。过度开发利用包括过度捕捞、海岸带开发;气候变化包括自然变化,还有全球变暖。富营养化,这里强调陆源污染排放以及海洋经济活动。这些问题很难在根本上改变。怎么办?我的对策是什么呢?就是碳汇渔业。
  什么叫碳汇渔业?可以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渔业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简单讲,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可能形成生物碳汇,相应地亦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增殖放流、人工鱼礁以及捕捞业都可以称为碳汇渔业。
  唐启升解释道,碳汇渔业是按照碳汇和碳源的定义以及海洋生物固碳的特点,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提高了水体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通过工业手段封存温室气体,成本高、难度大,而通过生物碳汇扩增,不仅技术可行、成本低,而且可以产生多种效益。因此,生物碳汇扩增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巨大的潜力,尤其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意义特别重要。
  在低碳经济时代,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应积极发展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体的碳汇渔业,抢占蓝色低碳经济的技术高地。
  据统计,1999年到2008年间,我国海水贝藻养殖每年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为100万到137万吨,相当于每年移出440万吨CO2;10年合计移出1204万吨,相当于移出4415万吨CO2。如果按照林业使用碳的算法计量,我国海水贝藻养殖每年对减少大气CO2的贡献相当于造林50万公顷以上,10年合计造林500万公顷以上,直接节省造林价值近400亿元。
    唐启升强调,碳汇渔业是一项一举多赢的事业。碳汇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和世界食物安全和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都将作出重大贡献。未来在蓝色经济发展中碳汇渔业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