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诸城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打造高端产业集群为重点,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构建“四个体系”, 提供创新保障
该市重点构建“组织领导、责任考核、投入支撑、自主创新”四大推进体系,增强推进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科技工作委员会,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专题会议调度会制度。市人大、市政协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科技工作,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监督检查。二是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出台《诸城市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党政领导及企业负责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6项指标纳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进行通报,并作为工作奖惩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投入支撑体系。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将园区、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名牌、商标等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创新要素纳入一个政策体系,并搞好奖惩兑现。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作支撑、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体系。2010年,我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1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49%。企业自主科技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比例已占当年销售收入的9%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达到5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同时,市里专门设立自主创新奖、名优品牌奖、专利明星企业奖,对表现突出的企业法人代表给予重奖。四是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平台载体方面实现了突破。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全部建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3家,省级研发中心1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突出“五个重点”, 提升创新能力
该市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动力,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始终,常抓不懈。一是抓规划。研究制订了《诸城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发展规划》,加大对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二是抓主体,引导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3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60多家。三是抓载体。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加工区、先进装备制造加工区、新兴产业加工区、商务及综合服务区等四个重点区域。突出抓好十大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四是抓提升。依托北汽福田、新东方汽车仪表、信得药业、天旭太阳能、粉末冶金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在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产业方面,突出技术领先等关键环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圣阳机械加工、曙光车桥和精典钢构扩产等技改项目为重点,对现有生产设施、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
五是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以优厚的待遇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高地;搞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首席技师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评选。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万人,其中,中级职称2.39万人,高级职称5563人;从事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29%。全市仅在青岛就设立各类研发机构10多家,先后吸引600多名外来科技人才来诸城建功立业。
实施“六个突破”,力促创新再上新水平
一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植力度,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潍坊各县市区处于领先地位。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植认定工作。
二是在研发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美晨科技的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信得科技、兴贸淀粉、惠发食品等重点企业,规划构建轻卡汽车、兽药制剂、玉米精深加工、速冻食品调理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是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抓住外贸公司 “禽类产品与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入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项目库的机遇,实施重点包靠,全力加快实施。
四是在产学研结合上实现新突破。制定“关于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市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健全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五是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六是在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荆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