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新口径),达到30%以上;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2%
本报讯 我省近日出台《山东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及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保障措施等。《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新口径),达到30%以上;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2%,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达到1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1%以上。
根据《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我省将积极实施《山东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优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科技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
一是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保持在30%以下,万人拥有年度授权发明专利和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实现翻番,科技论文及被引次数、科技著作数量明显增加。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有明显转变。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新口径),达到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农作物良种普及率保持在98%以上。
三是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科技进步成为推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科技支撑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提高科技投入总量和效率。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2%,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达到1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1%以上。
五是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达到4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33万人,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到35人,国家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总量达到3000人。
六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达到1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家,省重点实验室达到150家,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10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00家。
七是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全民科学素养明显提高。全力推进全民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农村、城区、企业、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建制的科普场馆达到30家,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以上,大专以上文化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8%以上。
根据《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我省将坚持需求牵引、超前部署、重点突破、体制创新的原则,立足我省特色和优势,重点培育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半导体照明(LED)、新医药及生物、新型数字化装备、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制造及海洋新兴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大力加强行业或区域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布局,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资源、能源、农业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问题,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实施科技平台升级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在聚集新兴产业、培养和吸纳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造就创新人才团队、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区域科技创新。
未来五年,我省将采取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一轮发展,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推进中药现代化基地(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基地特色建设。
为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规划纲要》要求,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努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创新型山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监督考核机制;二是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五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六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监督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