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营市科技局被省科技厅表彰为“十一五”山东省科技计划组织管理先进集体,该市近年来的计划管理工作得到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
“十一五”期间,东营市累计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09项,获得上级扶持经费1.86亿元,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提升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项目的实施取得成果640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1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8906件。特别是23个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攻克了高端石油装备、有色金属低碳冶炼、新型功能材料制备等核心技术,取得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提升了区域创新平台实力。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集聚了全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端人才创新团队,研究院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项目区通过实施省重大专项,集成采用了节能设计、雨水收集、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8项建筑节能技术,建成全省第二家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建设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目前,全市省级工程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达到46家,较“十五”末增加44家。三是打造了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市近七成国家级和省级攻关项目属于高端电子信息、新医药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带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功率半导体、低分子肝素钠、电子陶瓷材料等项目相继进入产业化,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对转方式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海冰)
“十一五”期间,东营市累计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09项,获得上级扶持经费1.86亿元,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提升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项目的实施取得成果640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1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8906件。特别是23个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攻克了高端石油装备、有色金属低碳冶炼、新型功能材料制备等核心技术,取得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提升了区域创新平台实力。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集聚了全国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端人才创新团队,研究院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项目区通过实施省重大专项,集成采用了节能设计、雨水收集、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8项建筑节能技术,建成全省第二家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建设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目前,全市省级工程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达到46家,较“十五”末增加44家。三是打造了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市近七成国家级和省级攻关项目属于高端电子信息、新医药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带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功率半导体、低分子肝素钠、电子陶瓷材料等项目相继进入产业化,成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对转方式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