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王钦峰,是高密境内的山东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电火花技术小组组长,他创造了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十几种专用器具,获得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国家专利,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而他只有初中学历,是个农民工。
王钦峰为什么获得成功?从大的方面说,原因有两个。
一、苦学苦干,自学成才。王钦峰16岁初中毕业开始跟师傅学车床技术,勤问苦练,短短3个月就成为一名熟练工。随着工件加工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欠缺让他很难看懂复杂的工艺图纸,他买了《车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等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夏天屋里没有风扇,在地上泼凉水降温。终于把本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难以完成的习题集做完了。
1997年,公司批准他在家专心搞设计,王钦峰七天七夜连续作战,完成200份设计图纸的初稿,这相当于一个熟练工程师一个月的工作量。
二、企业的宽松环境。1996年,他发明了一把组合刀具,提高了效率,他的月工资由400元飙升到1500元。
1999年公司为了表彰他的突出业绩,在全公司没有一台电脑的情况下,破例奖给了他一台价值7000多元的电脑。
一次,王钦峰到广东为客户安装机器,由于水土不服得了急性肠胃炎,他带病紧张工作(一个月瘦了整整15斤),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公司领导得知此事深受感动,在当时公司举步维艰、自己出差都坐公交车的情况下,“命令”王钦峰坐飞机回家。总经理张恭运说:“在我们企业里,创新不设门槛,奖励随时都有;创新不怕失败,我们宽容失败;创新不嫌小,不嫌少,我们欢迎创新。”
这两个条件,就是内因和外因。二者皆备,事物才会发生变化。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创新,让王钦峰成长为农民工“发明家”,成为“劳动创造财富、技能成为资本”的范例,成为公司十大股东之一,他拥有的公司股票价值数百万。
创新,使豪迈公司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世界级的轮胎模具厂,员工达3000人,年纳税超过1亿元。
这启示我们:爱岗敬业、学习型、创新型的员工,加上重视创新、奖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就能双赢。(李华丰)
而他只有初中学历,是个农民工。
王钦峰为什么获得成功?从大的方面说,原因有两个。
一、苦学苦干,自学成才。王钦峰16岁初中毕业开始跟师傅学车床技术,勤问苦练,短短3个月就成为一名熟练工。随着工件加工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欠缺让他很难看懂复杂的工艺图纸,他买了《车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等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夏天屋里没有风扇,在地上泼凉水降温。终于把本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难以完成的习题集做完了。
1997年,公司批准他在家专心搞设计,王钦峰七天七夜连续作战,完成200份设计图纸的初稿,这相当于一个熟练工程师一个月的工作量。
二、企业的宽松环境。1996年,他发明了一把组合刀具,提高了效率,他的月工资由400元飙升到1500元。
1999年公司为了表彰他的突出业绩,在全公司没有一台电脑的情况下,破例奖给了他一台价值7000多元的电脑。
一次,王钦峰到广东为客户安装机器,由于水土不服得了急性肠胃炎,他带病紧张工作(一个月瘦了整整15斤),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公司领导得知此事深受感动,在当时公司举步维艰、自己出差都坐公交车的情况下,“命令”王钦峰坐飞机回家。总经理张恭运说:“在我们企业里,创新不设门槛,奖励随时都有;创新不怕失败,我们宽容失败;创新不嫌小,不嫌少,我们欢迎创新。”
这两个条件,就是内因和外因。二者皆备,事物才会发生变化。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创新,让王钦峰成长为农民工“发明家”,成为“劳动创造财富、技能成为资本”的范例,成为公司十大股东之一,他拥有的公司股票价值数百万。
创新,使豪迈公司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世界级的轮胎模具厂,员工达3000人,年纳税超过1亿元。
这启示我们:爱岗敬业、学习型、创新型的员工,加上重视创新、奖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就能双赢。(李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