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引进的首个中科院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试验站揭牌
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左二),中科院资环局副局长常旭(右二),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施平(右一),东营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连杰(左一)共同为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揭牌
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右)会见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左)(摄影 刘朋朋)
本报讯 5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监测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
论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兴土研究员带领专家组在现场考察湿地站建设和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听取了关于湿地站建设方案的汇报,认为湿地站建设方案规划合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保障有力,一致同意通过该建设方案。
据了解,湿地站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建,以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过程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研究主线,以长期稳定观测与监测、科学研究与示范为目标,为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与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研究提供长序列的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湿地站作为东营市引进的第一个中科院国家级科研机构,顺应了国家“黄蓝”两大战略的要求,补充和完善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的台站布局和学科体系。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中科院资环局副局长常旭,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连杰等出席论证会并讲话,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揭牌。省科技厅副厅长徐茂波、王晓斌出席论证会,副市长高一陪同了考察活动。
又讯 5月21日,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在东营宾馆会见了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中科院资环局副局长常旭一行。市委常委、秘书长田振玉,副市长高一等领导会见时在座。
会见时,张秋波说,当前东营正在全力建设黄蓝两大经济区,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构筑“三网”绿化、湿地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五大生态系统。针对东营特殊的土壤条件,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城乡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规划五年投入35亿元,造林160万亩。同时,实施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仅去年就修复湿地20万亩。
张秋波指出,东营拥有413公里海岸线和十几万公顷湿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非常适合开展海岸研究工作,东营市非常欢迎中科院来东营市设立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等科研机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需要科技的专项支撑,需要引进和聚集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希望省科技厅和中科院大力支持东营海岸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提供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市委、市政府全力为海岸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中科院的合作,全力催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东营落地。
翟鲁宁、常旭在会谈时说,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交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东营市牢牢把握生态高效定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应用高新科技,注重和大院大所加强合作交流,在环境友好中实现高效生态发展。(特约记者 孙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