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李凤华
2011年,滨州市海洋科技工作重点如下:
一、修订完善“十二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积极对接国家、省“十二五”海洋科技计划,按照全市“一核、两翼、多节点”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修订滨州市“十二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和《蓝色经济建设科技支撑方案》。
二、大力组织实施海洋科技项目。一是抓好在建项目。2010年,全市新立项和实施省、市海洋科技项目15项。山东长星集团与陕西科技大学联合研发了风机总控系统这一核心技术并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关键部件完全实现替代进口,其中“高速同步无刷励磁全功率变流发电技术”属国内首创。滨州市水产所参与实施了国家“863”课题“南美白对虾水产品绿色供应链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为全市水产品营养调控、品质改良技术推广应用及绿色食品供应链体系的创立探索新路子。二是加大对海洋科技项目的倾斜支持,拟在2011市级科技发展计划中设立海洋科技专项,促进海洋产业发展。
三、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围绕省关于建设七个山东特色的创新型海洋科技示范基地的部署,突出沿海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思路,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推动示范开发,启动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同时加强与滨州市海洋渔业局合作,推动“50万亩绿色食品(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四、积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搭建海洋研究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构建海洋科技管理联盟、科研院所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等措施,加强海洋科技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北海新区为龙头,以无棣县和沾化县为重点,构建一个富有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2011年提出了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平台的目标任务,在海洋领域积极推动无棣县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设中国海洋大学(滨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五、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一是风电制造产业,积极推进长星集团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套设备产业化开发,对风机总控系统、电气自动化、主轴、变速器等系统和关键部件开展深入研究,力争2011年底前实现产业规模,年开发风电设备700台套,实现产值56亿元、利税8.4亿元。二是风电产业,充分发挥沿海风能优势,全力推进风电场建设开发,力争到2012年风力发电能力达到300万KW。三是石油化工产业,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重点进行高等级沥青、高指标环保型清洁汽油、柴油生产关键技术开发,提升炼油能力和水平,引导石化企业加快产品延伸和产业集聚,积极支持和发展油田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技术。四是盐化工产业,积极拓展盐资源深度开发技术,研究开发苦卤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海水提取钾、溴、镁等化学元素新技术,开发以镁、溴为主导的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加强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废弃浓海水制盐、元素提取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加快发展有机氯产品、溴及溴产品、海洋生物化工产品,拓展产业链。
六、大力推进海洋渔业产业发展。按照“保护、提高、生态、高效”的原则,坚持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依次推进。开发推广造礁养参、围栏养虾、贝类增殖护养等新技术,逐步实现海水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生态化。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扩大浅海护养面积,恢复海洋生态资源,保持海洋生态平衡。推进贝类、沙蚕、螺旋藻、盐藻、裂殖壶菌等养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以天顺药业、鲁北药业为依托,积极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新技术,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争取到2011年海洋渔业产值达到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