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培育创新沃土 支撑创新型历城建设

2009-07-30 18:07:13   作者:admin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李胜利,1963年6月生,章丘市人,研究生学历。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曾先后任章丘县委办公室秘书、团县委副书记、书记,章丘市官庄乡党委副书记(挂职)、副书记(正局级),枣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共青团济南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书记(副厅级)、党组书记,济南市委副秘书长(副厅级),槐荫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2006年以来,济南市历城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历城作为全区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创新体系机制,全区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连续三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今年初,历城区提出了“突出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总目标,将创新型城区建设战略作为历城区总体工作的重要一环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6月5日召开的历城区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区建设大会上,区政府印发了包括《历城区创新型城区建设规划》、《历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在内的11个发展规划,历城这个拥有90多万人口的省会大区,正矢志迈向创新型城区的行列。围绕近几年历城区科技创新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下一步在创新型城区建设方面的规划目标等问题,济南市历城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胜利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
请问李区长,这几年历城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李区长: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近年来,历城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建设创新型城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基点,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全市创新大会后,我区召开区长办公会、区委常委会等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贯彻意见,并成立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科技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区财政局、科技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型城区建设推进委员会,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目标,组织、指导、协调全区创新型城区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型城区建设的生动局面。
    二是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鼓励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科技工作的投入,改善了推进科技发展的软硬环境。2007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2.18亿元,同比增长40%。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33.3%。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4395件,其中发明专利2020件,居全省县区第三位;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23件,济南市著名商标15件;创建中国名牌5个,山东名牌28个,济南名牌18个;全区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和推动力。
    四是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2006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区新批省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72家;新批高新技术产品67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达106个。
    五是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入。充分发挥驻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通过项目洽谈、项目推介、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牵线搭桥,先后有山东大学、鞍山热能研究院等7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我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例如,山东省科学院与董家镇共同投资,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示范基地建成,并试运行,这对于解决农村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彩石镇政府与山东省林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对玉龙雪桃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行选优和无公害研究与开发,提高玉龙雪桃的质量和效益。
    六是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2006—2007年全区科技投入4113万元,争取国家、省、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3572万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5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6项。
    记者:
请问李区长,历城区在创新型城区建设中取得以上成绩,您有哪些体会?
    李区长: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必须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建立科技专项资金,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同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目标,着力打造以园区为龙头的产业创新平台,发挥其产业创新平台作用。政府工作总的目标就是搭建一个集创新资源整合、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同产业结合等功能于一体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中试基地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实施与保护,在若干优势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自主创新的产业集聚。努力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建成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构建一批强势产业集群和优势支柱产业。
    三是人才的主导作用。以探索与驻区高校院所、科研单位的新型合作模式为突破口,提升企业与高校院所对创新资源的融合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山大、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鼓励支持大学和科研院所在我区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和中试基地。充分发挥省城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企业和项目为依托,为转化科技成果和企业产品创名牌提供保障。充分发挥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培养亟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记者:
请问李区长,下一步历城区在创新型城区建设工作方面有哪些打算和突破点?
    李区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要牢牢把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弘扬创新文化,探索创新方法,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历城提供有力支撑。到“十一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要达到18%以上,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提高。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具体工作突出抓好 “五个重点”:
    1.以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重点发展以济钢、庚辰等为龙头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和镁碳砖厂、鲁东耐火材料为龙头的高性能耐火材料等新材料技术,以力诺、桑乐、泰豪为龙头的新能源技术,以采埃孚商用车转向机(山东)有限公司、台橡橡胶等为龙头的先进制造技术,以齐鲁制药、绿霸、力诺制药等为龙头的生物技术,以富骅电子、宝世达为龙头的电子信息技术,形成具有历城特色的五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以东环科技城为中心的中小科技企业聚集基地,以临港开发区为中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唐冶新区为中心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济钢新材料技术工业园、力诺新能源技术工业园“三个基地两处特色产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
    2.以实施创新工程为重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技术工程,年内重点培育力诺集团太阳能、济南市镁碳砖厂有限公司、鲁能瑞华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名牌战略,年内培育国家名牌4个,确保1个;培育省名牌20个,确保6个,力争10个;培育市名牌29个,确保8个,力争12个;积极推荐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镁碳砖厂有限公司、东港印务参与玻璃幕墙生产制造、镁碳砖产品、票据产品国家标准制定。实施商标战略,年内新注册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3件。实施专利成果工程,年内专利申请量1900件。
    3.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推进校、科、企、地在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组建产学研结合促进会,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及成果信息平台和规模以上企业、高科技企业、服务业、农业、技术攻关信息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4.以科技项目为重点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组织实施好69项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科技计划3项,省级计划6项,市级计划30项,以上各类计划资金投入208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1.68亿元。编制好我区科技发展计划指南,做好宣传发动,使更多的优势企业和单位参与项目申报,使更多的项目落入我区。
    5.以扶持发展为重点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对软件企业、科技孵化器企业、科技型企业总部、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等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机构,分别制定认定办法和优惠政策,加快科技城科技企业的发展。制定入孵企业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加快科技企业的引进和孵化力度。加快临港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投入使用。
    记者:
请问李区长,要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有哪些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
    李区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任务繁重而艰巨。当前,无论是从能源资源约束增强的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历城作为城郊区,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来打造新的发展优势,突破发展瓶颈,这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在创新工作指导上实现突破。区委、区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化科技进步就是抓科学发展、抓核心竞争力的观念,真正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履行好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大责任。以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增加投入、组织示范、创造环境为工作重点,及时研究解决事关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各街镇和区直有关部门、规模以上企业成立创新型城区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实际,研究和制定本单位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措施,创造性地做好推动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建立起全区上下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二是注重加强部门配合,在创新工作机制上实现突破。建设创新型城区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全区上下、各个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使建设创新型城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强大合力。区科技局首先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一盘棋”思想,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创新。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城区多做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各自联系的群众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城区的伟大实践中来。
    三是注重加强政策扶持,在创新工作环境上实现突破。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要保障。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人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加大科技投入方面,把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自主创新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性收入的增长速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制定和落实财政引导、税收支撑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强与金融部门、担保公司、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联系与沟通、合作,不断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
    四是注重加强考核督导,在创新工作落实上实现突破。把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工作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实行全方位目标考核,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确保创新型城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推进,真正做到以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绩效的高低、创新环境的优劣论政绩、定奖惩,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区委督查室、区政府办公室督查科每季度一调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确保政府指导有标准、督查有重点、整改有目标,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不履行职责、推进工作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落实问责制,确保全区创新型城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历城区简介:
  
  济南市历城区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298.57平方公里,人口93.51万人,辖16个街镇、697个村居,是山东省会济南最大的区。境内交通便捷,济南国际机场、济青高速公路、济莱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绕城高速、胶济铁路等在区内纵横交错,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济南72名泉历城占11处,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与泰山一脉相承,山青水秀,北部平原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境内有四门塔、华山、锦绣川红叶谷、野生动物园、药乡森林公园、九顶塔民族风情园、锦云川乐园、卧虎山滑雪场等大型旅游景区。历城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南宋民族英雄、伟大词人辛弃疾即是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