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近500项,奖金总额2005万元。其中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1项(含其他项目1项,企业科技创新奖2项和与中科院合作创新奖1项),二等奖141项(含其他项目2项),三等奖285项(含其他项目4项)。获奖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重点奖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年获奖项目总体技术水平高,实际应用效果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我省新能源、信息通讯、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有效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获奖项目实施以来,新增产值3155亿元,新增利润679亿元,新增税收234亿元,创外汇21亿美元。
——重点奖励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项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完成的项目260项,占获奖项目的54.2%,其中企业为主完成的项目124项,占产学研合作项目的47.7%。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市场、管理优势的有机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获奖项目已取得专利授权的项目327项,占68%,其中发明专利189项,占39%,原始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重点奖励节能环保项目,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获奖项目中,涉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项目167项,占34%。这些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为我省高效利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环境提供了科技支撑。
——重点奖励改善民生的项目,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在获奖项目中,涉及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项目150项,占项目的31%,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向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科技创新得到进一步加强。
——重点奖励中青年科技人才,促进科技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获奖项目中,中青年科技人员4287人,占获奖人员总数的95.5%,表明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科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2520人,占获奖人员总数的56%,表明我省科研人员结构更加合理,科技团队建设不断推进,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齐 超)
——重点奖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今年获奖项目总体技术水平高,实际应用效果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我省新能源、信息通讯、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有效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获奖项目实施以来,新增产值3155亿元,新增利润679亿元,新增税收234亿元,创外汇21亿美元。
——重点奖励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项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完成的项目260项,占获奖项目的54.2%,其中企业为主完成的项目124项,占产学研合作项目的47.7%。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市场、管理优势的有机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获奖项目已取得专利授权的项目327项,占68%,其中发明专利189项,占39%,原始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重点奖励节能环保项目,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获奖项目中,涉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项目167项,占34%。这些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为我省高效利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环境提供了科技支撑。
——重点奖励改善民生的项目,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在获奖项目中,涉及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项目150项,占项目的31%,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向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科技创新得到进一步加强。
——重点奖励中青年科技人才,促进科技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获奖项目中,中青年科技人员4287人,占获奖人员总数的95.5%,表明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科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2520人,占获奖人员总数的56%,表明我省科研人员结构更加合理,科技团队建设不断推进,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齐 超)